教学设计
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数
第1课时 整亿数、整万数的改写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页例1,第10页例2,第10页课堂活动,练习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能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大数。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大数的改写方法。
【教学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学习例1
前面我们对万以上数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听教师说一段话,请你把这段话中的数据快速地写在练习本上,看谁写得又快又对。
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教师看图介绍中国的相关数据。
我国地域辽阔,陆地面积约9600000平方千米;
我国人口众多,2010年人口总数已超过1300000000人。
学生听,写出相应的数据。同时请两位学生在黑板上板书。
学生可能出现两种答案:①9600000 1300000000
②960万 13亿
如果学生没有出现后面那种答案,教师可以直接板书出后面的答案。
2.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种写数方法的异同点。
相同点:表示的都是同一个数,大小相等;
不同点:第①种方式全用数字表示大数,0很多,既容易写错,也不方便;第②种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这些大数,既简单又不易写错,使人一看就知道数的大小。
[点评: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用“亿”和“万”作单位表示大数的简便,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3.尝试练习。
(1)课件出示例1的情境图,抽学生独立回答。
2010年,我国肉类总产量达到79260000吨。79260000=( )万
太阳中心的温度大约是15000000℃。15000000=( )万
人的脑细胞约有14000000000个。1400000000=( )亿
2010年,我国布的年产量是80000000000m。80000000000=( )亿
(2)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3)总结方法。
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的数只需要去掉万位后面的4个“0”并写上“万”。
用亿作单位表示整亿的数只需要去掉亿位后面的8个“0”并写上“亿”。
4.完成书上例1的“试一试”。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2)同桌互查。
(3)全班交流,并要求学生回答:怎样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大数。
5.引出并板书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整亿数、整万数的改写”。
友情提示:改写时,不要漏写了“万”或“亿”字。
[点评: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总结提炼出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大数的方法,获得成功的体验。再次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必然联系,从而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二、方法运用
1.课件出示例2情境图。
学生看图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
引导学生用算式“26万+32万=58万”更方便。
友情提示:在算式上一定不要把“万”字省略了。
2.课堂活动。
(1)第1题,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万”或“亿”作单位表示数。
学生有不同回答,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2)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查,小组全班汇报组内错题情况。
3.练习二的第1、2小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同桌互查,组内交流;
小组代表汇报组内错题情况并分析错因。
4.课堂作业。
练习二第3、4小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完成情况。
三、反思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新的收获?
(2)掌握这个知识点需要在哪些方面提醒同学注意?
引导学生注意:整万数和整亿数的改写,改写前后的数一样大;改写后,亿字和万字不能省略。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教学设计
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数
第2课时 求近似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 页例3、例4,第12 页课堂活动,练习二第5~10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方法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2.让学生明确学习和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重要性,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以及主动参与新知识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2.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四舍法”或“五入法”。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写有大数的卡片,学生课前调查生活中真实的大数一个。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同学们,请认真倾听下面一段话,并指出哪些数是精确数。
课件出示:王小聪的学校有1580名学生,他的身高在170cm 左右,在一场科技创新活动中他得到了54000元的奖金,同时他爸爸妈妈这个月辛勤工作一共得到5000多元工资,一家人很开心。
(1)抽学生回答。
(2)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答案。
2.引出新课。
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有时不需要也不可能得到精确数,这时就要用到近似数,比如每个人的头发根数、我国人口的总数都是一些近似数。那么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内容。
板书:求近似数。
[点评:利用学生身边现有的、熟悉的学习题材引入教学,让学生感受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存在和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索新知识
(一)探究例3
1.请同学们独立看教科书第11页例3的内容,看能否找到求近似数的方法。
(1)学生独立看书。
(2)同桌交流。
(3)小组交流,形成小组意见。
2.全班交流。
(1)同学们都经历了独立看书和讨论交流的过程,现在请各小组推出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2)小组汇报,其余小组质疑补充。
3.师生总结方法。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先看千位上的数,千位上的数小于5,就把万位后面的尾数直接舍去,加上“万”字;千位上的数等于5或者大于5,就向万位进1,再把后面的尾数舍去,加上“万”字。我们把这种方法叫作“四舍五入”法。
4.讨论:求近似数时,什么情况该“舍”? 什么情况该“入”?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形成小组意见,全班交流形成共识:
(1)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要看千位上的数字,如果千位上的数字小于5,就“舍”尾数加上“万”字;如果千位上的数字大于或等于5就“入”,就是向前一位进1,加上“万”字。
(2)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先看千万位上的数,千万位上的数小于5,就把亿位后面的尾数直接舍去,加上“亿”字;千万位上的数等于5或者大于5,就向亿位进1,再把后面的尾数舍去,加上“亿”字。
[点评: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获得知识,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亲身参与教学活动,才能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发展。在此环节中,让学生经历独立看书思考、同桌交流、全班交流、自我修正、方法总结等过程,形成知识方法。]
5.方法运用。
教师:同学们通过讨论和交流,对求近似数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请大家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完成教科书第11页例3的“试一试”。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同桌互查,组内交流形成小组意见。
(3)小组全班汇报,其余小组质疑并完善答案。
(4)学生修正自己的错误答案并汇报错因。
(二)自学例4
(1)学生独立完成例4。
(2)全班汇报,教师适当板书:207980-140753≈21万-14万,21万-14万=7万(m2)。
(3)追问“21万”和“14万”的来历。
三、巩固练习
1.课堂活动第1题。
(1)教师出示卡片,学生说出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并说出思考过程。
(2)学生独立回答,其余学生判断质疑。(多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机会,关注纠错过程。)
2.课堂活动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要求把大数的近似数写在大数的下面。
(2)同桌互查。
(3)组内交流形成组内意见。
(4)小组全班汇报。
3.课件展示。
练习二第5、6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抽学生汇报,其余学生评价,关注错因分析。
[点评:新课标明确指出,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证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逐步学会学习。在学生已掌握了方法的基础上安排了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形成小组意见、全班交流、修正自己答案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学习应用能力。]
四、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在这些知识点的学习中,你对同学的友情提示是什么?
(3)自我评价,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五、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二第7~10题,学生做在书上。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2)小组交流形成小组意见。
(3)全班汇报,其余小组评价质疑。
(4)小组成员督促错误同学修正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