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数学小学四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1课时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口算估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6页单元主题图,77页例1、例2,78页课堂活动,练习十七第1~8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3.进一步认识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知道“路程÷速度=时间”。

4.经历与他人交流口算方法和估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估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能合理地解释估算过程。

【教学具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

请同学们用数学的眼光找出题上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挂图(或展示台)出示本单元教学主题图。

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

(1)一共需要多少辆车?

(2)平均每人浇多少棵树?

(3)几时能到达三峡大坝?

抽学生说说解决上面三个问题的算式。

200÷40=        324÷36=          624÷23=

要解决这三个问题都要用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知识。今天我们先来研究“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的口算和估算”。(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识

1.教学例1

审题:读例1,了解题中的数学信息和问题。

抽学生汇报。

(1)师生共同解决第1个问题。

要解决“一共需要租多少辆车?”实际上是让我们解决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200里面有几个40?)

列式解决:200÷40=

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进行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教师巡视参与讨论。

抽小组进行汇报。

方法一:因为40×5=200,所以200÷40=5;

算理:做除法想乘法。

方法二:200里面有540,所以200÷40=5;

算理:200里面有540

方法三:20040的末尾同时去掉10,变成20÷4=5;

算理: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10,商不变。

学生评价这三种方法,可能大部分学生都觉得第三种方法最简单,最方便。

教师适时小结:前面两个方法可以验证第三种方法算出来的结果是否正确,而第三种方法简单、方便,所以是个好方法,值得推广。

[点评:在多样化方法的基础上,一定要适时带领学生进行优化,抛弃麻烦的方法,留下简单、方便的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2)师生共同解决第2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平均每人需要车费多少元?”实际上是让我们解决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840平均分成40,求每份是多少?)

列式:840÷40=

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

抽小组汇报。

方法一:还是做除法想乘法,因为21×40=840,所以840÷40=21;

方 法二:800÷40=20,40÷40=1,20+1=21;

方法三:84040同时去掉末尾的10,变成84÷4=21

学生说了算法后,可以让学生说说这样算的道理。

[点评:在反复说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方法三的简洁方便,让学生很自然地运用第三种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

引导学生小结出: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将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同时去掉一个0,让它变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再进行计算。

2.教学例2

(1)学生自己审题。

出示审题要求:找出题中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并找出关键词语,

说说你认为它为什么是关键的原因。

(2)抽学生汇报收集到的信息和问题。

学生会找到关键词语“去三峡大坝”和“大约”。抓住“去三峡大坝”这个词语,学生就会正确选取“23”这个速度。而这里的“大约”是提醒孩子们这道题应该用估算来解决。

[点评: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教会学生如何审题以及训练学生审题是教学的一种需要。]

(3)学生尝试列式解答第(1),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做法,教师巡视,参与交流、讨论。

(4)抽小组在全班汇报。

学生可能会说:

①我们把624看作600,因为600624接近,23看作20,因为2023接近。而且600÷20算起来很方便,所以我们用:600÷20=30()

:去三峡大坝大约要30时。

②我们把624看作620,因为620624很接近,23看作20,因为2023接近。而且620÷20也很好算,所以我们用:620÷20=31()

:去三峡大坝大约要31时。

(5)组织学生对这两种估算方法进行评价。

(6)小结:两种估算方法都是可以的。按照估算的策略,只要符合“接近”和“好算”这两个要求就可以。

(7)学生自行解决第(2)小题,同桌互评。

方法一:600÷50=12()

:回重庆大约要12时。

方法二:650÷50=13()

:回重庆大约要13时。

[点评:主要让学生体会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所以估算的结果可以是多样的。]

(8)议一议:在解决上面两个问题的过程中,你用到了什么样的数量关系?

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归纳:重庆到三峡大坝或三峡大坝到重庆的距离,数学上一般把它称为“路程”,所用的时间称为“时间”,每时行驶的路程称为“速度”。

引导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式:路程÷速度=时间。

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得到另外两个数量关系式:

路程÷时间=速度;

速度×时间=路程。

三、巩固应用

1.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和同桌说说自己的算法。抽两名学生各汇报一道题。

2.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

学生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做法。抽小组汇报。提醒学生解决本题抓关键词语是重点,因为它直接影响数据的选取。

(1)题关键词语为“哈密市”,所以列式为:180÷90=2(),用到的数量关系式是“路程÷速度=时间”。

(2)题关键词语为“吐鲁番市”,所以列式为:581÷7=83(千米),用到的数量关系式是“路程÷时间=速度”。

(3)题关键词语为“大约”“乌鲁木齐市”,所以列式为:780÷78=10(),760÷76=10(),用到的数量关系式是“路程÷速度=时间”。

四、总结提升

(1)让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2)需要注意的地方是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抓住关键词,估算方法可以多样,但要符合题目的要求。

[点评:让学生自由说,实际是让他们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并通过自己的语言把教科书上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七的第1~8题。

去手机阅读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