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解释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默写两首古诗。
3.借助注释读懂古诗,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欣赏夏日情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课文挂图。
学生:查阅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阅读《四时田园杂兴》和写夏天的诗句。
【教材简析】
《四时田园杂兴》《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两首古诗描写的都是夏日情景。读着这些诗句,顿觉清新的自然气息扑面而来,浓郁的夏日情景洋溢在字里行间。
《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范成大晚年退居家乡吴县(今属江苏)时,以农村一年四季的生活和农民的甘苦哀乐为题材,写了总题为《四时田园杂兴》七绝组诗六十首,描写了田园生活之乐。本文选自其中一首,描写了农村恬淡祥和的自然风光。初夏正是梅子金黄、杏子肥的时节,麦穗扬着白花,油菜花差不多落尽正在结籽,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夏天日长,篱落边无人过往,大家都在田间忙碌,只有蜻蜓和蝴蝶在款款飞舞。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作者是苏轼。作者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作者先从暴雨来临前写起,其景象是天上黑云就像浓浓的墨汁在天边翻转,远处的山巅在翻腾的乌云中依稀可辨。这个时候,大雨裹挟着白色的雨点砸在船上,水花四鹏,仿佛千万颗珍珠,从天上倾倒而下。正在人们感受暴雨的壮观场面时,一阵狂风席地卷来,一下子吹散了乌云和大雨。云开日出,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如镜,空气清新,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诗人善于渲染气氛,从阴云压近湖面、急雨骤降的壮阔,写到烟消云散、雨过天晴,用笔跌宕起伏,而又从容不迫。描写天气变化的神速,使人目不暇接,颇有戏剧性场面。尤其是“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最为传神。
本课的学习重点是理解诗词的意思,引导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感受夏日的田园生活,欣赏夏日的美景。建议本课教学用1~2课时。
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解释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默写两首古诗。
3.借助注释读懂古诗,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欣赏夏日情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课文挂图。
学生:查阅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阅读《四时田园杂兴》和写夏天的诗句。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四时田园杂兴》
一、以图导题,理解题意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自己的理解。
2.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他的创作有什么特点?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3.怎样才能读懂这首诗?怎样才能读好这首诗?
二、以疑促读,理解诗意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指名读诗,正音。
2.默读古诗,思考问题,解决不了的请作记号。
3.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三、解疑品读,感悟诗情
1.自由品读,边读边想画面,同时要注意朗读的节奏。
2.指名朗读,师生共赏;感情朗读,体会诗情。
四、背诵,积累语言
1.背诵、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2.搜集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一、创设意境,理解课题
1.老师范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你能感受到诗歌写了什么吗?
2.简介作者。
二、渲染气氛,理解词义
1.配乐朗读,营造气氛。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指名朗读,师生正音。
3.运用学古诗的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画出来。
4.小组交流学习成果;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教师范读,学生想象画面;指名朗读,教师指导;小组轮读,相互欣赏;全班感情朗读。
四、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到课外找一找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三
第一课时:《四时田园杂兴》
一、以图导题,理解题意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自己的理解。
2.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他的创作有什么特点?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3.怎样才能读懂这首诗?怎样才能读好这首诗?
二、以疑促读,理解诗意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指名读诗,正音。
2.默读古诗,思考问题,解决不了的请作记号。
3.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三、解疑品读,感悟诗情
1.自由品读,边读边想画面,同时要注意朗读的节奏。
2.指名朗读,师生共赏;感情朗读,体会诗情。
四、背诵,积累语言
1.背诵、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2.搜集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一、创设意境,理解课题
1.老师范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你能感受到诗歌写了什么吗?
2.简介作者。
二、渲染气氛,理解词义
1.配乐朗读,营造气氛。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指名朗读,师生正音。
3.运用学古诗的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画出来。
4.小组交流学习成果;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教师范读,学生想象画面;指名朗读,教师指导;小组轮读,相互欣赏;全班感情朗读。
四、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到课外找一找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四
【课前准备】
查阅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搜集描写夏天的诗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四时田园杂兴》,背诵课文。
3.理解《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的大意,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与散文家梁衡先生一起感受了夏天的气氛、色彩和旋律。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两首描写夏天景色的古诗。看看在诗人眼中,夏天又有着怎样的韵味呢?
二、师范读课文或听录音
三、学习《四时田园杂兴》
(一)初读,读通读顺,读出节奏。
1.自读古诗,读正确,读出节奏。
2.抽学生读,再齐读,学习生字“蛱”。
(二)理解古诗大意,体会古诗意境。
1.四人小组借助注释、插图讨论交流诗意。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介绍诗人,重点引导学生想象、品读和感悟。
诗人简介和题目的意思:
范成大(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郡治在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历任静江、咸都、建康等地行政长官。淳熙时,官至参知政事,因与孝宗意见相左,两个月即去职。晚年隐居故乡石湖。卒谥文穆。他与尤袤、杨万里、陆游齐名,号称“中兴四大诗人”。《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共60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了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⑴“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A.学生说诗句的意思。
梅子已经变成金黄色,杏子也已长肥了。春天田野中金灿灿的菜花现在已经落去,只剩下稀稀落落的花朵;一眼望去,却是雪白的麦花。
B.引导学生看图,直观感受,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几种景物的特点。
孩子们请看图(出示挂图)说说图上有哪些景物,都有什么特点?
学生说。师引:多美的景色呀!诗人把它凝练成一句诗就是——(生接读)“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你看,诗人就是这样抓住事物特点,用短短的两句诗,就勾勒出了如此美妙的景色。
C.现在,谁来把这句诗读给大家听,让我们从你的朗读声中也能感受到这种美?(学生个别读,评议。赛读、齐读。)
(2)“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A.学生说诗句的意思。
夏天日长,篱笆边无人过往,只有蜻蜓和蝴蝶在款款飞舞。
B.学生质疑。老师释疑。
重点引导想象:为什么篱笆边没有行人,他们都到哪儿去了?(让学生结合从《夏》这篇课文中了解的夏天人们的劳动情况进行充分地讨论,感受农民的繁忙与劳动的辛苦。)
C.刚才,我们所说的这些人们的劳动情景,在诗中并没有直接写出来,但我们却通过对诗句的质疑,再展开适当的想象,就挖掘出来了。这样就能让我们更加深人地理解诗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
D.抽生读这句诗。
3.现在谁来连起来把这首诗的意思说一说。(抽生说)
4.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读出它的意境美。
四、练习背诵古诗(抽生背,全班齐背)
五、拓展另一首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1.自由读。
2.抽读。
3.简单说说你理解到的大意。师相机指导。
4.齐读。
六、作业
抄写《四时田园杂兴》。
附: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背诵课文。
2.理解《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的大意,体会诗的意境。
3.品读、积累其他描写夏天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宋代诗人范成大所写的田园诗《四时田园杂兴》,现在,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2.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二、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交流课前搜集的诗人资料,师相机补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且苏轼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家”。
这首诗是苏轼在惠州做官,游玩西湖时写下的一首最为人传颂称绝的山水诗。
2.学生自读、借助注释理解诗的大意。
3.交流、品读诗句。
理解题目的意思:六月二十七日在望湖楼喝醉了酒写下的诗。
(1)“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人船。”
①学生说诗句的意思。
②抓住“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会比喻的妙处。
A.师范读这两句诗,生闭眼想象画面,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
B.抽生带着体会读该句。师注意引导以评促读。再齐读。
(2)“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①学生说诗句的意思。
②是呀!这里的天气变化是如此之快,刚刚还是风雨大作,现在竟是晴空万里。这句诗中哪个字最能让我们感受到这种迅猛的变化?抓住“忽”字,体会天色变化之快,风的威力之大。感悟诗人用词的精妙。
③谁能用朗读来让我们感受一下这种迅猛的变化?(抽生读)
4.现在谁能连起来把这首诗的意思说一说。(抽生说)
5.现在,如果你就是诗人,经历、感受了这突如其来的天气变化,你有何感受?(生说,再带着感受读一读整首诗。)
6.全班齐读。
三、练习背诵古诗。抽生背,全班齐背
四、拓展:出示课后第三题中的诗句
1.学生自由读。
2.抽生个别读。
3.说说你知道的诗句的意思。师生相互补充。
4.品读诗句。
5.交流自己搜集的描写夏天的诗句。(师可穿插介绍以下几句)
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
——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王安石《初夏即事》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陆游《初夏绝句》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杜甫《夏夜叹》
五、作业
抄写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附:板书设计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形容天气变化极快)
望湖楼下水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