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参精要
《恐龙在我们头上飞》教参精要
本文的叙述既有严谨的数字说明,又不乏有趣的故事情节,让人读来兴味盎然。
课文的题目新奇,开始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课文先写了“1999年,一位名叫季强的中国科学家震惊了世界。”为什么会震惊世界?他的什么研究会让全世界的人都受到震动?这个话题吸引着学生迫不及待地往下读。
原来,他的文章引发了一场世界科学家的大论战——他提出一个极有争议的话题:“恐龙没有灭绝,现代鸟类就是会飞的、长羽毛的恐龙。”这个话题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谁最早提出来的?读到这里,人们自然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于是,文章回到了1857年的某一天,一向以发表惊世骇俗观点闻名的32岁英国科学家赫胥黎,向世人公布了一个惊人的假说:鸟类是小型兽脚类恐龙演化而来。接着,作者的思绪又来到了20世纪80年代,演化界的权威奥斯特隆先生通过研究也肯定:鸟是由恐龙演变而来的。至此,课文已经给我们提供了两条线索。这一部分,充分体现了课文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的特点。
然后,作者笔锋一转——然而,奥斯特隆像赫胥黎一样都没有找到必需的化石标本作为证据。这又是一个悬念。接下来作者使用的是讲故事式的情景叙述:1996年8月12日,一个农民走进季强的办公室……故事性的语言叙述使课文的文学性更突出,可读性更强。
找到证据成为“恐龙在我们头上飞”这一论点得到证实的转折点。课文的9~12段对此进行了详细陈述。终于,争论结束了——1999年6月,英国《自然》杂志宣布:中华龙鸟的发现是解决鸟类起源问题的新曙光,龙鸟之争结束。
全文融科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于一体,在介绍科学知识的同时,又能激发读者的情感,引发读者探索科学的兴趣,启迪读者的思想。
建议本课教学用1~2课时。
教学设计
《恐龙在我们头上飞》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读写。
2.运用浏览和精读的方法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鸟是恐龙变的”这一假说是如何得到证明的,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用其中的词语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恐龙的资料。
【教材简析】
本文的叙述既有严谨的数字说明,又不乏有趣的故事情节,让人读来兴味盎然。
课文的题目新奇,开始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课文先写了“1999年,一位名叫季强的中国科学家震惊了世界。”为什么会震惊世界?他的什么研究会让全世界的人都受到震动?这个话题吸引着学生迫不及待地往下读。
原来,他的文章引发了一场世界科学家的大论战一一他提出一个极有争议的话题:“恐龙没有灭绝,现代鸟类就是会飞的、长羽毛的恐龙。”这个话题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谁最早提出来的?读到这里,人们自然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于是,文章回到了1857年的某一天,一向以发表惊世骇俗观点闻名的32岁英国科学家赫胥黎,向世人公布了一个惊人的假说:鸟类是小型兽脚类恐龙演化而来。接着,作者的思绪又来到了20世纪80年代,演化界的权威奥斯特隆先生通过研究也肯定:鸟是由恐龙演变而来的。至此,课文己经给我们提供了两条线索。这一部分,充分体现了课文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的特点。
然后,作者笔锋一转一一然而,奥斯特隆像赫胥黎一样都没有找到必需的化石标本作为证据。这又是一个悬念。接下来作者使用的是讲故事式的情景叙述:1996年8月12日,一个农民走进季强的办公室……故事性的语言叙述使课文的文学性更突出,可读性更强。
找到证据成为“恐龙在我们头上飞”这一论点得到证实的转折点。课文的〜段对此进行了详细陈述。终于,争论结束了一一年6月,英国《自然》杂志宣布:中华龙鸟的发现是解决鸟类起源问题的新曙光,龙鸟之争结束。
全文融科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于一体,在介绍科学知识的同时,又能激发读者的情感,引发读者探索科学的兴趣,启迪读者的思想。
建议本课教学用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第1、2段:这是文章的开头部分,采用的是倒叙的方式:先告诉读者事情的结果。因为这一结果轰动了科学界,因此把结果先写出来,更能引起读者的疑问,提起阅读的兴趣。让学生通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龙鸟之争”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1999年,一位名叫季强的中国科学家震惊了世界。”为什么会震惊世界?他的什么研究会让全世界的人都受到震动?带着这个问题读这一部分,了解这一部分的内容。
第3〜5段:这一部分是写英国科学家赫胥黎、演化界的权威奥斯特隆曾经提出了“龙鸟之争”的观点,但是因为证据不足而得不到人们的承认,因此引发了持续一个多世纪的“龙鸟之争”。在读通、读熟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默读课文,勾画出写赫胥黎、奥斯特隆观点的语句,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有条理地说说他们的观点是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教师相机引导,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理解这一部分与第二段的一个句子“从这一年开始,在演化科研领域,科学家们心悦诚服地将心中的大师做了这样的排列:赫胥黎—奥斯特隆一季强”之间的关系。
第6〜11段:“龙鸟之争”的关键是证据问题。这一部分以时间为序,讲述了季强获得证据、确认证据、发表文章、引起争论、鉴定证明的过程。在获得证据这一部分,作者用的是叙述性的语言,用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情节叙述了证据获得的过程。在确认证据、发表文章、引起争论、鉴定证明这一部分,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阐述。要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从“科学家高度的敏感性”、“多次实地考察研究”、“季强带着中华龙鸟化石标本到了美国蒙大拿大学”等词句去体会科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不息的探索精神。
第12~13段:这部分和第一部分前后照应。要联系前文,体会为什么“龙鸟之争”的结果会震撼全世界,它在科学界有着什么样的重要地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体会科学家研究成功以后的喜悦与兴奋。
教学设计
《恐龙在我们头上飞》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读写。
2.运用浏览和精读的方法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鸟是恐龙变的”这一假说是如何得到证明的,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用其中的词语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恐龙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读课文
1.齐读课题,围绕课题,你想到哪些问题?(介绍恐龙的相关知识)
2.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发生的事情。
二、精读课文,感知理解
指名朗读第1段。想想季强的什么学说震惊了全世界?为什么会震惊全世界?
三、细读分享,深入理解
1.“从这一年开始,在演化科研领域,科学家们心悦诚服地将心中的大师做了这样的排列:赫胥黎——奥斯特隆——季强。”
2.勾画出写赫胥黎、奥斯特隆观点的语句,说说第二部分介绍的是什么。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3.第三部分: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季强获得证据、确认证据、发表文章、引起争论、鉴定证明的过程。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体会科学家孜孜不倦、执著追求的精神。农民拿来的化石有什么特点?这与“龙鸟之争”有什么关系?
从“经过多次实地考察”等词句中,你能体会出什么? 我们再轻声读课文第二部分,把描写科学家认真思索、执著探索词句勾画出来,多读几遍去体会。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交流自己独特的体会。
四、整体感悟,交流启迪
引导学生读最后部分。科学家取得了这样令人激动不已的成功,回顾过去,他们经历了无数冷嘲热讽,在100多年里前赴后继、不懈追求,终于取得了成功。读这一部分,你会和科学家们一起激动、一样快乐。在读、悟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充分谈自己的看法,谈自己的感受。教师适当点拨,启发学生交流自己获得的启迪。
此时,你想对科学家说些什么呢?写一写。
教学设计
《恐龙在我们头上飞》教学设计三
一、激趣导入,初读课文
1.齐读课题,围绕课题,你想到哪些问题?(介绍恐龙的相关知识)
2.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发生的事情。
二、精读课文,感知理解
指名朗读第1段。想想季强的什么学说震惊了全世界?为什么会震惊全世界?
三、细读分享,深入理解
1.“从这一年开始,在演化科研领域,科学家们心悦诚服地将心中的大师做了这样的排列:赫胥黎一奥斯特隆一季强。”
2.勾画出写赫胥黎、奥斯特隆观点的语句,说说第二部分介绍的是什么。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3.第三部分: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季强获得证据、确认证据、发表文章、引起争论、鉴定证明的过程。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体会科学家孜孜不倦、执著追求的精神。
农民拿来的化石有什么特点?这与“龙鸟之争”有什么关系?
从“经过多次实地考察”等词句中,你能体会出什么?我们再轻声读课文第二部分,把描写科学家认真思索、执著探索的词句勾画出来,多读几遍去体会。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交流自己独特的体会。
四、整体感悟,交流启迪
引导学生读最后部分。科学家取得了这样令人激动不已的成功,回顾过去,他们经历了无数冷嘲热讽,在100多年里前赴后继、不懈追求,终于取得了成功。读这一部分,你会和科学家们一起激动、一样快乐。在读、悟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充分谈自己的看法,谈自己的感受。教师适当点拨,启发学生交流自己获得的启迪。
此时,你想对科学家说些什么呢?写一写。
★一位名叫季强的中国科学家震惊了世界
季强,1951年出生于江苏南通。1978年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学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分配到中国地质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1988年取得博士学位。1990年获得联邦德国洪堡基金会奖学金,赴德跟随盛肯堡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馆长威力齐格勒导师读博士后。在读期间,由于研究成果卓著,多次受到德国科学界的褒奖。
1992年4月,季强谢绝导师的挽留,回到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同年11月,季强被破格晋升为研究员。三年后,季强任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
1999年2月,奥斯特隆在美国耶鲁大学为季强举行大型新闻发布会,主题是“中国长羽毛的恐龙与鸟类起源”,奥斯特隆专门邀请了全世界500多名科学家出席新闻发布会。在会上,耶鲁大学公布了蒙大拿大学马利希瓦尔教授对中华龙鸟的化验结果,全场欢声雷动。第一天晚上,耶鲁大学特别为季强举行了“扬子之夜”的酒会,庆祝鸟类起源问题的彻底解决,庆祝季强对演化科研的伟大贡献。会议进行了三天,每次开会前,大会执行主席奥斯特隆都要求到会的500多名科学家起立,为中国的季强热烈鼓掌。
奥斯特隆犹嫌不够,他又决定在6月23日以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名义再为季强开一个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会如期举行。全世界300多名科学家出席了会议,50多家新闻机构派来了记者,中国驻美大使馆的官员到会为季强喝彩。25日就要出访的美国总统克林顿突然来到会场,他手举刊有季强文章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高声说:“这篇文章我看过,我现在知道了鸟是恐龙变的,中国辽宁西部发现的中华龙鸟是本世纪重大的科学发现。”
教学设计
《恐龙在我们头上飞》教学设计四
【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恐龙的资料。
【教学重点】
了解“鸟是恐龙变的”的证明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和运用“曙光、震惊、舒展、惊世骇俗、不容置疑、心悦诚服”等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用其中的词语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课题质疑
1.出示课文《恐龙的灭绝》。
2.导人:同学们,这曾经是小学二年级的一篇课文,请大家快速浏览,了解它的主要内容。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科学家们对恐龙灭绝的各种说法。课前,同学们已查阅了不少的资料。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听了同学们的交流,我们都知道了恐龙是一种庞然大物,现在已经灭绝了,然而有谁会想到这种庞然大物会与灵活的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呢?这节课就来解开这个谜团。
3.板书课题,齐读,提问:看到课题,有什么疑问?
4.恐龙不是灭绝了吗,为什么说恐龙飞在我们头上?
有什么证据能证明恐龙没有灭绝?
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自学生字生词,读通全文。
让学生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和生词,有不懂的可以和同桌交流。
2.检查学习情况。
(1)生字正音,读熟人名赫胥黎,奥斯特隆,多读读自己觉得比较难的句子。
(2)词语理解和运用:曙光、震惊、舒展、惊世骇俗、不容置疑、心悦诚服
先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再选择一个造句。
3.再读课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要求用上“曙光、震惊、舒展、惊世骇俗、不容置疑、心悦诚服”中的一个或者几个词。
4.解决课题质疑。
(1)读课题产生的疑问,现在能解决了吗?
为什么说恐龙在我们头上飞?
是什么证明了恐龙没有灭绝?
(2)请学生用笔画出书中能解答这两个问题的关键性的句子,再交流。
三、再读课文,梳理内容
1.浏览课文,然后跟同桌讨论,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2.交流反馈:
第一部分(1〜2)讲了季强提出了震惊世界的观点:恐龙没有灭绝,鸟是恐龙变的。
第二部分(3〜5)这一部分讲英国科学家赫胥黎、演化界的权威奥斯特隆曾经提出了“龙鸟之争”的观点,但是因为证据不足而得不到人们的承认。
第三部分(6〜11):讲述了季强获得证据、确认证据、发表文章、引起争论、鉴定证明的过程。
第四部分(12〜13)与第一部分前后照应,讲季强证明了鸟是恐龙变的。
四、自主学习,质疑问难
1.自主学习,在空白处进行批注。
2.同桌相互交流,提出疑问。
五、教师小结,课堂作业
1.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到季强发现的中华龙鸟证明了“恐龙并没有灭绝,现代鸟类就是会飞的、长羽毛的恐龙”。下节课我们将穿越时空,去看看这个惊人的发现经历了哪些曲折。
2.课堂作业:在课本的生字上面注音,并各组两个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浏览和精读的方法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鸟是恐龙变的”这一假说是如何得到证明的,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生字生词,同桌相互检查。
2.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出示提示词语:曙光震惊舒展惊世骇俗不容置疑心悦诚服)
3.板书课题,齐读。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恐龙在我们头上飞》。
二、交流感悟,研读课文
(一)齐读1、段,交流:季强的什么学说震惊了全世界?你觉得它为什么会震惊全世界?
(二)出示:“从这一年开始,在演化科研领域,科学家们心悦诚服地将心中的大师做了这样的排列:赫胥黎——奥斯特隆——季强。”
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赫胥黎、奥斯特隆、季强观点的语句。思考:我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赫胥黎:鸟类是由小型兽脚类恐龙演化而来的。
奥斯特隆:赫胥黎是对的,鸟肯定是由恐龙演变而来的。
季强:恐龙没有灭绝,现代鸟类就是会飞的、长羽毛的恐龙。
(三)默读课文,说说从这些科学家身上,你受到了哪些启发?(科学家们执著探究、热爱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我们钦佩,值得我们学习。)
(四)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到了他们孜孜不倦、执著追求的精神?
1.轻声读课文第二部分,把描写科学家认真思索、执著探索的词句画出来,多读几遍去体会,可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2.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交流自己独特的体会。
(1)1857年的某一天,一向以发表惊世骇俗观点闻名的科学家赫胥黎在宽大的书房里走来走去,不时地停下来比较鸵鸟和恐龙化石标本的脚。忽然,他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接着快步走到书案前,抓起笔飞快地写了起来。
(这句话中的“不时、比较、紧皱”等词语,不难看出赫胥黎对科学的热爱和执著,有着敏锐的观察力。)
(2)科学家高度的敏感性,使季强变得异常兴奋起来。
(3)经过多次实地考察研究后,季强在《中国地质》上发表文章指出:“化石上的皮肤衍生物具有分叉现象,这正是当年赫胥黎所没有找到的。”
(4)1997年4月,季强带着中华龙鸟化石标本到了美国蒙大拿大学,请化石分析专家马利希瓦尔教授对化石做生物化学鉴定。
(这3个句子是季强发现化石,确认化石,发表文章,引起争论,鉴定证明等一系列行动的关键句子,文章的字里行间表露出科学家善于发现,对问题喜欢追根究底的执著精神。)
3.自由朗读,把自己感悟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三、回顾课文,学习写法
1.默读课文,小组讨论: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课文的记叙采用了倒叙。而写季强在赫胥黎、奥斯特隆研究的基础上,获得证据、确认证据、发表文章、引起争论、鉴定证明“恐龙没有灭绝,现代鸟类就是会飞的、长羽毛的恐龙”这一科学事实,则是按照时间和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的。
四、总结全文,拓展升华
1.师:鸟是恐龙变的”这一个科学研究,从最先的提出观点,到找到证据,最后得到证明,经过了漫长的142年。学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呢?有什么感想?(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最想说的话。)
2.交流和展示课外收集到的有关恐龙的资料。
师:我想,通过本课的学习,大家对恐龙一定有了更多的了解。其实,动物世界还有很多很多有趣的故事,下一节课,我们将一起学习《企鹅爸爸》,相信大家都很期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