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参精要
《翻越大雪山》教参精要
长征——一段震惊中外的历程,被誉为二十世纪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奇迹。它不仅以独特的魅力震撼了所有的炎黄子孙,而且像完美的神话,超越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对的是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一片片茫无涯际的草地……《翻越大雪山》讲的就是中国工农红军翻越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的故事。
这篇课文首先介绍了夹金山恶劣的自然环境及翻越大雪山即将面临的问题,接着写红军翻越大雪山时遇到的各种困难以及红军将士互相关心、共同克服困难的经过,最后写红军战士翻越大雪山后高兴、激动的心情。歌颂了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多次运用环境描写,如课文第五段中“一到山脚……摔下雪壁” 等,这些描写突出了环境的险恶,条件的艰苦,从侧面表现出红军战士的精神风貌。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多读、多体会。引导学生结合搜集的相关资料和生活经验,进一步体会环境的险恶,体会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红军战士的精神品质。
建议教学本课用1~2 课时。
教学设计
《翻越大雪山》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3.学习作者利用环境描写侧面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红军翻越大雪山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学生:搜集红军翻越大雪山的相关资料。
【教材简析】
长征—一段震惊中外的历程,被誉为二十世纪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奇迹。它不仅以独特的魅力震撼了所有的炎黄子孙,而且像完美的神话,超越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对的是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一片片茫无涯际的草地……《翻越大雪山》讲的就是中国工农红军翻越第一座大雪山一一夹金山的故事。
这篇课文首先介绍了夹金山恶劣的自然环境及翻越大雪山即将面临的问题,接着写红军翻越大雪山时遇到的各种困难以及红军将士互相关心、共同克服困难的经过,最后写红军战士翻越大雪山后高兴、激动的心情。歌颂了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多次运用环境描写,如课文第五段中“一到山脚……摔下雪壁”等,这些描写突出了环境的险恶,条件的艰苦,从侧面表现出红军战士的精神风貌。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多读、多体会。引导学生结合搜集的相关资料和生活经验,进一步体会环境的险恶,体会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红军战士的精神品质。
建议教学本课用1〜2课时。
教学设计
《翻越大雪山》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3.学习作者利用环境描写侧面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红军翻越大雪山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学生:搜集红军翻越大雪山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1.《七律·长征》这首壮丽的诗篇讲述了一段震惊中外的历程。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对的是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一片片茫无涯际的草地……面对种种艰难困苦,面对地方军阀、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这支由年轻人组成的红色大军在极其险峻的地带迂回穿插,最终完成了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空的隧道,走进大雪山,感受当年红军翻越大雪山的艰难。
2.板书课题:翻越大雪山。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教师提示重点字词的读音及书写。
戳:读音chuō,注意“羽”字头的变化。
踉跄:读音liàngqiàng。
2.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作上批写。
3.检查自学效果,指名说感受。
三、感受雪山环境的险恶
(一)学习课文第1、2段。
1.读课文第1、2段,勾画出写雪山特点的语句。
2.引导学生概括大雪山的特点。(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天气变幻莫测)抓住“白雪皑皑”、“终年不化”体会气候的寒冷,抓住“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体会天气的变幻莫测。引导学生思考这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3.指导朗读。
(二)学习课文第3、4段。
1.红军从江西出发,已经整整八个月了,他们现在又是怎样的情况呢?自由读课文第3段,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2.汇报勾画的内容。
3.这样的队伍翻越这样的雪山,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
4.面对险恶的环境,面对重重困难,红军将士的态度是——齐读第4段,你从感叹号中悟出了什么?(态度坚决、毫不犹豫)该怎样读?引导学生读3、4段。
四、感受红军的无畏精神
(一)学习第5段。
1.红军在翻越大雪山过程中首先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是怎样克服的?默读课文第5段,在相应的句子下作上记号。
2.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抓住环境描写的句子“一到山脚……到处都是雪,雪,雪。”“这里的地形……摔下雪壁。”体会环境的险恶。
作者不惜笔墨着力进行环境描写,用意何在?面对险恶的环境,红军战士怎么做的?
这些险恶的环境与“被救出来的人,拍拍身上的雪块,系好鞋带,又归队继续前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引导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二)学习第6段
1.红军战士越往上爬面临的困难越大,“大家都拼尽全身力气”,艰难地前进,“拼尽”可换成哪些词?为何用“拼尽”?默读第6段,并在相应的词句下作上记号。
2.全班交流。
从“像被无数把尖刀割着”、“浑身哆嗦”、“牙齿打战”体会天气冷到极点;从“头昏脑涨,呼吸困难”、“要是……就……”这些句子中体会红军将士迈步前进极端困难,并且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所以大家都“拼尽”全身力气,挑战极限,翻越雪山。
3.引导朗读,并通过引读、结合插图或浮现画面的方法引导学生背诵本段。
五、感受红军的革命情深
过渡:雪山无情,人有情;气候恶劣,但“人定胜天”!看吧,我们的红军战士是怎样用顽强的意志,人间的真情去战胜那坚实的冰山的!
1.读7~12段,在你深受感动的地方作上批写。
2.小组交流阅读感受。
3.全班交流。
从“一摸他的身子,已经冰凉了”可看出,战士江良兰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是忍受着怎样的痛苦折磨在风雪里前进。
从“指导员望着……心想……也要挪过山去。”可看出他们患难与共,唇齿相依;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他们之间的情谊比山高,比海深。
4.第11段中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展开想象的翅膀,把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
5.读12段中写景的句子,与前面写景的句子作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感情色彩不同,烘托出红军战士战胜自然,越过雪山的喜悦心情。)
六、感受胜利的喜悦
红军胜利会师,想象战士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七、作业练习
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在写作方法上有何收获。
2.把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摘抄下来。
教学设计
《翻越大雪山》教学设计三
一、引入新课,掲示课题
1.《七律•长征》这首壮丽的诗篇讲述了一段震惊中外的历程。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对的是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一片片茫无涯际的草地……面对种种艰难困苦,面对地方军阀、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这支由年轻人组成的红色大军在极其险峻的地带迂回穿插,最终完成了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空的隧道,走进大雪山,感受当年红军翻越大雪山的艰难。
2.板书课题:翻越大雪山。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教师提示重点字词的读音及书写。
戳:读音,注意“羽”字头的变化。
踉跄:读音。
2.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作上批写。
3.检查自学效果,指名说感受。
三、感受雪山环境的险恶
(一)学习课文第1、2段。
1.读课文第1、2段,勾画出写雪山特点的语句。
2.引导学生概括大雪山的特点。(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天气变幻莫测)抓住“白雪皑皑”、“终年不化”体会气候的寒冷,抓住“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体会天气的变幻莫测。引导学生思考这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3.指导朗读。
(二)学习课文第3、4段。
1.红军从江西出发,己经整整八个月了,他们现在又是怎样的情况呢?自由读课文第3段,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2.汇报勾画的内容。
3.这样的队伍翻越这样的雪山,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
4.面对险恶的环境,面对重重困难,红军将士的态度是一一齐读第4段,你从感叹号中悟出了什么?(态度坚决、毫不犹豫)该怎样读?引导学生读3、4段。
四、感受红军的无畏精神
(一)学习第5段。
1.红军在翻越大雪山过程中首先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是怎样克服的?默读课文第5段,在相应的句子下作上记号。
2.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抓住环境描写的句子“一到山脚……到处都是雪,雪,雪。”“这里的地形……摔下雪壁。”体会环境的险恶。
作者不惜笔墨着力进行环境描写,用意何在?面对险恶的环境,红军战士怎么做的?
这些险恶的环境与“被救出来的人,拍拍身上的雪块,系好鞋带,又归队继续前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引导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二)学习第6段
1.红军战士越往上爬面临的困难越大,“大家都拼尽全身力气”,艰难地前进,“拼尽”可换成哪些词?为何用“拼尽”?默读第6段,并在相应的词句下作上记号。
2.全班交流。
从“像被无数把尖刀割着”、“浑身哆嗦”、“牙齿打战”体会天气冷到极点;从“头昏脑涨,呼吸困难”、“要是……就……”这些句子中体会红军将士迈步前进极端困难,并且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所以大家都“拼尽”全身力气,挑战极限,翻越雪山。
3.引导朗读,并通过引读、结合插图或浮现画面的方法引导学生背诵本段。
五、感受红军的革命情深
过渡:雪山无情,人有情;气候恶劣,但“人定胜天”!看吧,我们的红军战士是怎样用顽强的意志,人间的真情去战胜那坚实的冰山的!
1.读7〜12段,在你深受感动的地方作上批写。
2.小组交流阅读感受。
3.全班交流。
从“一摸他的身子,己经冰凉了”可看出,战士江良兰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是忍受着怎样的痛苦折磨在风雪里前进。
从“指导员望着……心想……也要挪过山去。”可看出他们患难与共,唇齿相依;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他们之间的情谊比山高,比海深。
4.第11段中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展开想象的翅膀,把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
5.读12段中写景的句子,与前面写景的句子作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感情色彩不同,烘托出红军战士战胜自然,越过雪山的喜悦心情。)
六、感受胜利的喜悦
红军胜利会师,想象战士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七、作业练习
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在写作方法上有何收获。
2.把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摘抄下来。
★夹金山
夹金山又名“甲金山”,藏语称为“甲几”,夹金为译音,意为很高很陡的意思。位于小金县东南,属邛崃山脉,横亘于小金县达维乡与雅安地区宝兴县之间,海拔4124米。这里地势陡险,山岭连绵,重峦叠嶂,危岩耸突,峭壁如削,空气稀薄,天气变化无常,当地流传着的一首民谣:“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不攀。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就是对此恶劣环境的真实写照。
如今,夹金山已列入省级风景名胜区,风景旅游区位于宝兴县与小金县交界处,以高山湖泊、红军遗迹、民族风情独树一帜。这里原始森林茂密,自然风光旖旎,雪峰晶莹,主峰海拔为4930米,是青衣江的发源地,逆流而上,两岸悬崖陡峭,谷幽峡深,湖泊明净,瀑布飞鹏,野生动植物随处可见,构成一幅使人向往的自然景观。这片原始自然、丰富神奇的土地,春可赏花、夏可避暑、秋观红叶、冬可玩雪,是开展休闲、探险等旅游活动的绝佳场所。
★重大革命历史事件
1935年6月7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进入宝兴县境,继而挥师北上,征服了长征路上的第一座大雪山一一夹金山,实现了与红四方面军的胜利会师。同年10月27日,红四方面军二越夹金山南下,执行“天芦名雅邛大战役计划”。后因南下计划受挫,红四方面军于1928年2月28日再越夹金山北上。在此期间,红军在宝兴及夹金山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动人故事。
教学设计
《翻越大雪山》教学设计四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借助工具书理解文中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坚忍不拔的毅力以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3.学习作者利用环境描写侧面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感受红军战士的精神品质。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红军翻越大雪山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学生:搜集红军翻越大雪山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七律•长征》这首诗为我们讲述了一段震惊中外的历程,请谈谈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
2.红军长征行军二万五千里,他们四渡赤水、冲破乌江天险、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翻越千里大雪山、穿越茫茫草地,在一个个困难面前,他们从未低头退缩过。今天我们将走进课文,随着作者一起去看看红军是怎样翻越“积雪终年不化”“鸟儿飞不过”的夹金山的。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
2.抽生合作读课文,教师相机提醒重点字词的读音及书写。
戳(chuō)搀(chān)踉(liàng)跄(qiàng)
注意“戳”字中“羽”字头的变化。
3.默读课文,试着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介绍了夹金山恶劣的自然环境,红军翻越大雪山时遇到的各种困难以及将士们互相关心、共同克服困难的经过,最后写了红军战士翻越大雪山后的高兴、激动的心情。)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翻越大雪山面临的问题
1.夹金山是红军长征路上遇到的第一座大雪山。在当地流传着这样的民谣: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不攀。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
可想而知,这座山的自然条件之恶劣。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1、2段,勾画出写雪山自然条件恶劣的词句。
2.全班交流:从哪些词句中看出雪山的自然条件恶劣?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高耸人云”“海拔四千多米”可以看出夹金山很高。
“白雪皑皑”“终年不化”说明山上的气候非常寒冷。
“空气稀薄”“呼吸十分困难”表示空气稀薄,行走将更加困难。
“一会儿下大雪,一会儿下冰雹,一会儿又是狂风暴雨。那呼啸着的狂风,会把人从山顶卷到山脚。”从这个句子可以看出夹金山的天气情况十分糟糕,变幻莫测的天气更增加了翻越的难度。
3.红军要想翻越过这座大雪山,不仅要面对这恶劣的自然环境,还面临着什么样的问题呢?读第3段,说说自己的感受。(衣服破了,草鞋烂了,脚底打满了老趼,既没有棉衣、棉鞋,也没有绒帽、手套……”可以看出红军在长征路上经历了千难万险,要想越过大雪山是极其困难的。)
4.连续行军8个月,没有吃的,没有保暖的,面对这样“奇寒”的雪山,我们也禁不住要问“能走过去吗?”
5.面对险恶的环境,面对重重困难,红军将士的态度是——(齐读第4段,你从句末的感叹号里感受到了什么?)态度坚决,毫不犹豫。
6.的确是“红军不怕远征难”,请同学们齐读第2、3、4段,在朗读中体会他们要翻越大雪山所面临的困难以及战胜困难的决心。
(二)翻越大雪山时所遇到的困难
1.面对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面对如此差的装备条件,红军毅然选择了要翻越这座大雪山。在翻越雪山时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呢?自读5〜11段,勾画出相关语句。
2.交流、品读。
第5段:“一到山脚……到处都是雪,雪,雪。”“这里的地形……摔下雪壁……摔进雪坑里。”这些环境描写的句子,有什么作用?(突出了雪山环境的险恶。)
面对如此险恶的环境,红军还要迎难而上,你体会到了什么?(可见红军战士有不怕困难、英勇无畏的精神。)
面对这样的困难,红军战士是怎样克服的?(要是有谁摔下去了,周围的人……被救出来的人……又归队继续前进。”从这里可以看出,红军战士正是凭着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在克服着被摔下雪壁、掉进雪坑的困难,正是战友间的互助在鼓舞着战士们克服这些困难。)
带着体会朗读这一段。
第6段:单薄的军衣,极度的寒冷,稀薄的空气,“谁要是停步坐下来歇歇,就会再也起不来了”。这时,战士们又面临着怎样的困难?(面临着生命的危险。)
可就算在这生命危在旦夕的情况下,战士们“都拼尽全身力气,互相搀扶着,艰难地一步一步地前进”。他们为什么要拼尽全力地行走?你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拼尽全力”一方面是因为雪山环境的险恶,如果不拼尽全力,就会有生命危险;另一方面也看出红军战士在挑战极限,挑战生命,他们有顽强的意志,坚忍的毅力。)
带着体会朗读这一段。
第7〜11段:哪些地方让你深受感动?红军战士是怎样克服翻越时的各种困难的?
“一摸他的身子,已经冰凉了”你感受到了什么?(可以看出战士江良兰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是忍着巨大的痛苦折磨在风雪里前进,他有着多么顽强的毅力呀!)正是凭着这种顽强的意志,坚忍的毅力,战士们才能克服这重重困难,翻越大雪山。
“指导员望着心想……也要挪过山去。”从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红军将士之间,战友之间,他们患难与共,生死相依,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正是这相互的搀扶,相互的鼓励,不抛弃,不放弃,让将士们有了越过大雪山的勇气。)
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试着揣测指导员、小战士和带病战士的心理,体会人物的精神世界。
(三)登上山顶、翻过大雪山的喜悦
1.找出第12段中写景的句子,与前面写景的句子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感情色彩不同,烘托出红军战士战胜自然、爬上山顶的喜悦心情。)
2.当战士们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翻越了大雪山后,他们是多么高兴,多么激动啊。他们欢呼,他们跳跃,他们与红四方面军的战友紧紧地拥抱在一起。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也感受到了雪山环境的恶劣,翻越的重重困难,此时,我们的心情也和战士们一样激动,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
四、感悟写作方法,积累词句
1.学完了这篇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学生在回顾全文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坚忍不拔的毅力以及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引导学生体会环境描写对烘托气氛和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作用。
2.摘抄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背诵第6段。
3.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