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参精要
《抗日英雄杨靖宇》教参精要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悍然发动侵华战争。在其铁蹄之下,祖国山河变得支离破碎,哀魂遍野。在敌我力量极度悬殊的情况下,英雄的中华儿女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积极投入到这场反侵略的战争中。八年抗战,终于让日本无条件投降。这段抗日战争的悲壮历史距今虽已久远,但作为中国人,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段国耻,更不能忘怀那些为保家卫国而英勇捐躯的抗日英雄们。其中抗日英雄杨靖宇的事迹更是惊天地、泣鬼神。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刻画了一个在敌众我寡,陷入敌人重围,在敌人威逼利诱面前毫不动心;在弹尽粮绝之时,依然英勇顽强痛击敌人,将剩下的最后一粒子弹毅然射向自己而壮烈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人物形象。
该文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故事情节性强,高潮部分(文章的第三部分)扣人心弦,刻画的人物形象十分饱满。尤其是对杨靖宇的语言、行动、神态等细节描写,使其形象栩栩如生,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跃然纸上,让人无限崇敬。这样的文章既受学生喜欢,又能使学生受到启迪和熏陶。学习该文时,要加强对学生自读自悟与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说出故事的梗概和体会文章细节描写的作用。
建议本课教学用1课时。
教学设计
《抗日英雄杨靖宇》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抗日英雄杨靖宇的事迹,能说出故事的梗概。
2.自读课文,能勾画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对其中印象深刻的细节描写能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并能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杨靖宇的图片及生平事迹。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英雄的资料,并了解“匣子枪”、“屯”、“拉网”、“篦梳”的意思。
【教材简析】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悍然发动侵华战争。在其铁蹄之下,祖国山河变得支离破碎,哀魂遍野。在敌我力量极度悬殊的情况下,英雄的中华儿女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积极投入到这场反侵略的战争中。八年抗战,终于让日本无条件投降。这段抗日战争的悲壮历史距今虽己久远,但作为中国人,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段国耻,更不能忘怀那些为保家卫国而英勇捐躯的抗日英雄们。其中抗日英雄杨靖宇的事迹更是惊天地、泣鬼神。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刻画了一个在敌众我寡,陷入敌人重围,在敌人威逼利诱面前毫不动心;在弹尽粮绝之时,依然英勇顽强痛击敌人,将剩下的最后一粒子弹毅然射向自己而壮烈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人物形象。
该文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故事情节性强,高潮部分(文章的第三部分)扣人心弦,刻画的人物形象十分饱满。尤其是对杨靖宇的语言、行动、神态等细节描写,使其形象栩栩如生,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跃然纸上,让人无限崇敬。这样的文章既受学生喜欢,又能使学生受到启迪和熏陶。学习该文时,要加强对学生自读自悟与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说出故事的梗概和体会文章细节描写的作用。
建议本课教学用1课时。
教学设计
《抗日英雄杨靖宇》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抗日英雄杨靖宇的事迹,能说出故事的梗概。
2.自读课文,能勾画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对其中印象深刻的细节描写能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并能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杨靖宇的图片及生平事迹。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英雄的资料,并了解“匣子枪”、“屯”、“拉网”、“篦梳”的意思。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新课
1.简介“抗日战争”和“杨靖宇”生平事迹,出示杨靖宇司令的图片。
2.揭示新课,板书课题。
二、自主阅读,体会感悟
1.根据课后习题一,说说故事梗概。
(1)复习抓故事梗概的方法。
(2)自由朗读或默读课文,理出本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发展、高潮)、结果。
(3)文章的经过部分,通过自主阅读,勾画、交流等方式按事情发展顺序总结出要点。
(4)自主说故事梗概—组内说—班上说。
2.根据课后习题二,体会印象深刻的细节描写所表达的效果。
(1)自主读文,勾画出自己印象深刻的细节描写句。
(2)体会这些细节描写为什么给自己印象深刻。
(3)组内交流,组员注意补充自己的见解或质疑。
(4)班上交流,鼓励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5)师小结,进一步激发孩子们对杨靖宇司令的崇敬,对日本鬼子的仇恨。
(6)注重情感朗读训练。
三、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1)你还知道哪些抗日英雄的故事,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2)总结本次学习,激发爱国热情。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可歌可泣的抗日英雄杨靖宇,还从同学们口中了解了古代民族英雄杨家将、岳飞、郑成功,解放战争时期的英雄董存瑞、刘胡兰,抗美援朝时期的英雄黄继光、邱少云,今日英雄杨利伟等。在祖国发展的不同时期,英雄们均如雨后春笋,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学习英雄们的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不息呢?行动起来,同学们!
教学设计
《抗日英雄杨靖宇》教学设计三
一、创设情景,掲示新课
1.简介“抗日战争”和“杨靖宇”生平事迹,出示杨靖宇司令的图片。
2.揭示新课,板书课题。
二、自主阅读,体会感悟
1.根据课后习题一,说说故事梗概。
(1)复习抓故事梗概的方法。
(2)自由朗读或默读课文,理出本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发展、高潮)、结果。
(3)文章的经过部分,通过自主阅读,勾画、交流等方式按事情发展顺序总结出要点。
(4)自主说故事梗概一组内说一班上说。
2.根据课后习题二,体会印象深刻的细节描写所表达的效果。
(1)自主读文,勾画出自己印象深刻的细节描写句。
(2)体会这些细节描写为什么给自己印象深刻。
(3)组内交流,组员注意补充自己的见解或质疑。
(4)班上交流,鼓励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5)师小结,进一步激发孩子们对杨靖宇司令的崇敬,对日本鬼子的仇恨
(6)注重情感朗读训练。
三、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1)你还知道哪些抗日英雄的故事,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2)总结本次学习,激发爱国热情。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可歌可泣的抗日英雄杨靖宇,还从同学们口中了解了古代民族英雄杨家将、岳飞、郑成功,解放战争时期的英雄董存瑞、刘胡兰,抗美援朝时期的英雄黄继光、邱少云,今日英雄杨利伟等。在祖国发展的不同时期,英雄们均如雨后春笋,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学习英雄们的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不息呢?行动起来,同学们!★杨靖宇(1905—1940),原名马尚德,又名顺德,字骥生,河南确山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1929在东北工作。“九•一八”事变后,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中率领抗联坚持抗日游击战争,被誉为“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深江(今靖宇县)与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壮烈牺牲。
教学设计
《抗日英雄杨靖宇》教学设计四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抗日英雄杨靖宇的事迹,能说出故事的梗概。
2.自读课文,能对其中印象深刻的细节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说出故事的梗概和体会文章的细节。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杨靖宇的图片及生平事迹的资料。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英雄的资料,并了解“匣子枪”“屯”“拉网”“篦梳”的意思。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根据课前预习,请同学们为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抗日”这段历史。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作适当的补充。抗日是指中国人民进行的为期8年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民族解放战争事件。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起,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止。
2.作为中国人,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段历史,更不能忘怀那些为保家卫国而英勇捐躯的抗日英雄们。其中,抗日英雄杨靖宇的事迹更是惊天地、泣鬼神。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带着崇敬之情读课题。
3.简要介绍杨靖宇。杨靖宇是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日联军的首领,带领战士在深山老林里与敌人周旋,艰苦斗争,于1940年2月23日壮烈牺牲,所以我们称他为“抗日英雄”。
二、自读课文,提出梗概
1.出示自学提示。
(1)自主阅读课文,看看这个故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2)试着将文章分成几个部分,并概括出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3)根据各部分的关系,试着说出这个故事的梗概。
自学中遇到困难可随时向同学和老师请教。
2.学生根据提示自主学习这篇课文。
3.全班交流学习情况,教师相机提示点拨。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主要写杨靖宇在1940年2月的一个晚上,带着战士向江东边的大森林进发时不幸被叛徒告密而陷人日寇包围。本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起因。
第二部分(2〜8段)主要写在五天突围不成,情况危急时,杨靖宇果断作出决定,让大家分开走。
第三部分(9〜11段),主要写杨靖宇把与敌人正面交锋的危险留给自己,在敌人威逼利诱前毫不动摇,在不幸负伤,只剩下最后一粒子弹时毅然将子弹射向自己而壮烈牺牲。
第四部分(12〜13段),主要写杨靖宇牺牲后,敌人对他的遗体进行解剖,在他的肚子里竟找不到一粒粮食。杨靖宇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激励着优秀的中华儿女奔向抗日前线。
三、再读课文,体会感悟
1.再次默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深的地方多读几遍,并把自己的感受批注下来。
2.学生交流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抓住细节描写感受人物的形象,体会人物的精神。
第二部分:“一天没吃东西”,“仅有一块包米干”可以看出抗战条件的艰苦。
“冰天雪地”让我们感受到作战环境的恶劣。“饿着肚子与数千名敌人周旋”让我们体会到抗联战士顽强的抗日精神。
在危急时刻,杨靖宇果断地让大家分开走,并深情地告诉战士们“我们不能无谓地死。多活一个,革命就多一份力量。”从杨靖宇的神态、语言、行动的细节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是一位关心爱护战士,有敏锐的观察力以及果断的工作作风的军事将领。
“敌人层层包围着,密密匝匝如铁桶一般。”“敌人采取‘拉网'篦梳’战术,从四面八方围了上来。”从这些细节描写中我们能感受到“敌众我寡”的战斗力量的悬殊,也更能感受到抗联战士大无畏的精神与抗战到底的决心。
第三部分:引导学生体会杨靖宇在生死关头毅然选择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把生的可能让给同志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沉着地紧握两支短枪”,“弹无虚发地痛击敌人”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下毫不动摇,“回答敌人的是一梭子仇恨的子弹”。当只剩下一颗子弹时,“他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把最后一粒子弹留给了自己。从这些神态、动作、语言的细节描写中,可以感受到杨靖宇是一位英勇顽强、坚贞不屈的抗日英雄。
3.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杨靖宇的英雄气概。
4.当你读到“在这个只身与数千名日本兵战斗了五天五夜的抗联司令的肚子里,竟找不到一粒粮食,有的只是未消化的野草、树皮和棉絮……”时,你有什么感受?
5.这位英勇顽强、坚贞不屈的抗日英雄虽然倒下了,但他那大无畏的精神长存,他的形象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让我们带着崇敬之情再读课题——抗日英雄杨靖宇。
四、回顾拓展,升华主题
1.把文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细节描写用自己的话向同桌描述出来。
2.讲讲你知道的其他英雄的故事,并谈谈自己从英雄的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