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参精要
《暴风雨的启示》教参精要
课文按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顺序,描写了这三个不同阶段景物的特点。写了暴风雨来之前使人恐惧的情景,暴风雨来之时的猛烈的场面,还具体描写了暴风雨去之后绮丽华美的景色。最后直接说明了“有时,人们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大自然整体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这样一个哲理。
在作者的笔下,闪电、霹雳、狂风、暴雨,是一种惊心动魄的美;黎明、碧空、朝阳,小鸟、花草、露珠,是一派绚丽多姿的美;黑夜孕育黎明,狂暴孕育平静,大自然充满了和谐之美。作者用饱蘸情感的画笔,细细描绘自然美景,字里行间充溢着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文末直抒胸臆,赞美春色,表达感悟。情与景完美统一,水乳交融。文章有状物,有抒情,但状物抒情都不是目的,结尾两段如异峰突起,一下子使读者转到深层次的思考。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有时,人们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大自然整体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理解。首先要在了解课文顺序的基础上,抓住文中描写景物的词句,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其次是在理解时要把“景”和“情”有机地结合起来,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从而感受不同的美,体会“大自然整体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最后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例,深化对文章思想内容的认识。
教学中的重点是学习运用抓住重点句提出问题,并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的景与情,从而领悟文中的哲理。
建议本课教学用1~2 课时。
教学设计
《暴风雨的启示》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学会本课生字词。
2.理清文章顺序,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能通过一些重点句子体会文章里蕴涵着的哲理。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暴风雨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材简析】
课文按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顺序,描写了这三个不同阶段景物的特点。写了暴风雨来之前使人恐惧的情景,暴风雨来之时的猛烈的场面,还具体描写了暴风雨去之后绮丽华美的景色。最后直接说明了“有时,人们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大自然整体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这样一个哲理。
在作者的笔下,闪电、霹雳、狂风、暴雨,是一种惊心动魄的美;黎明、碧空、朝阳,小鸟、花草、露珠,是一派绚丽多姿的美;黑夜孕育黎明,狂暴孕育平静,大自然充满了和谐之美。作者用饱蘸情感的画笔,细细描绘自然美景,字里行间充溢着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文末直抒胸臆,赞美春色,表达感悟。情与景完美统一,水乳交融。文章有状物,有抒情,但状物抒情都不是目的,结尾两段如异峰突起,一下子使读者转到深层次的思考。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有时,人们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大自然整体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理解。首先要在了解课文顺序的基础上,抓住文中描写景物的词句,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其次是在理解时要把“景”和“情”有机地结合起来,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从而感受不同的美,体会“大自然整体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最后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例,深化对文章思想内容的认识。
教学中的重点是学习运用抓住重点句提出问题,并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的景与情,从而领悟文中的哲理。
建议本课教学用1〜2课时。
教学设计
《暴风雨的启示》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学会本课生字词。
2.理清文章顺序,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能通过一些重点句子体会文章里蕴涵着的哲理。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暴风雨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激发兴趣
1.谈话引入。你见过暴风雨吗?说说自己对暴风雨的印象。
2.揭题质疑。让学生根据课题自主提问。教师小结归纳:暴风雨到来时是怎样的一种情境?暴风雨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读顺。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分别写了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知道课文按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以及“暴风雨的启示”的叙述顺序,理清课文脉络。并初步了解各部分的内容。
3.按课文顺序,用连接段意的方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提出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三、自主学习,独立感悟
1.教师提示学生按自己的意愿再读课文,主要了解这一场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的景物特点。读后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交流要点: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相机引导、梳理、归纳并板书要点。
2.说说课文中你最喜欢的部分。
四、入境悟情,情景交融
1.指导学生学习暴风雨“去之后”的相关段落(第7~10段)。
(1)指名读这几段。
(2)说说自己从文中看到的景象,并概括特点。有条件的可以配上有关阿尔卑斯山春天景色的图片或多媒体影像,帮助学生进入情境。
(3)抓住文中一些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感情,并指导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暴风雨之后的绚丽华美春色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4)小结:抓住重点词句,了解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感情。
2.质疑。
(1)读句子。“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说说自己对句子的理解。
(2)质疑。作者是不是也和我们一样,喜欢的是暴风雨“去之后”的绚丽华美,是不是对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的“狂暴”觉得不美,不喜欢呢?
3.读课文1~6段,勾画重点词句。
(1)通过文中描写暴风雨的词句,尤其是动词,说说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景物的特点。
(2)通过文中“宛如天神”、“激动人心的乐章”、“优柔甜蜜的催眠曲”、“抚慰”等比喻、拟人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小结。在作者看来,美是表现在不同方面的。暴风雨去之后的黎明、碧空、朝阳,小鸟、花草、露珠,是一派绚丽多姿的美;而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的闪电、霹雳、狂风、暴雨,是一种惊心动魄的美。
五、体会哲理,深化认识
1.读最后一段。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理解。
3.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说自己的理解。
六、总结
1.内容方面:看一种事物,不能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整体的和谐的美。我们无论是看待大自然,还是自己生活中的人和事,都应注意。
2.学法方面:抓住重点词句,入境悟情。
3.写法方面:情与景完美统一,水乳交融。
教学设计
《暴风雨的启示》教学设计三
一、掲题质疑,激发兴趣
1.谈话引入。你见过暴风雨吗?说说自己对暴风雨的印象。
2.揭题质疑。让学生根据课题自主提问。教师小结归纳:暴风雨到来时是怎样的一种情境?暴风雨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读顺。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分别写了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知道课文按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以及“暴风雨的启示”的叙述顺序,理清课文脉络。并初步了解各部分的内容。
3.按课文顺序,用连接段意的方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提出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三、自主学习,独立感悟
1.教师提示学生按自己的意愿再读课文,主要了解这一场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的景物特点。读后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交流要点: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相机引导、梳理、归纳并板书要点。
2.说说课文中你最喜欢的部分。
四、入境悟情,情景交融
1.指导学生学习暴风雨“去之后”的相关段落C第7〜段)。
(1)指名读这几段。
(2)说说自己从文中看到的景象,并概括特点。有条件的可以配上有关阿尔卑斯山春天景色的图片或多媒体影像,帮助学生进入情境。
(3)抓住文中一些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感情,并指导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暴风雨之后的绚丽华美
春色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4)小结:抓住重点词句,了解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感情。
2.质疑。
(1)读句子。“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说说自己对句子的理解。
(2)质疑。作者是不是也和我们一样,喜欢的是暴风雨“去之后”的绚丽华美,是不是对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的“狂暴”觉得不美,不喜欢呢?
3.读课文1〜6段,勾画重点词句。
(1)通过文中描写暴风雨的词句,尤其是动词,说说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景物的特点。
(2)通过文中“宛如天神”“激动人心的乐章”“优柔甜蜜的催眠曲”“抚慰”等比喻、拟人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小结。在作者看来,美是表现在不同方面的。暴风雨去之后的黎明、碧空、朝阳,小鸟、花草、露珠,是一派绚丽多姿的美;而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的闪电、霹雳、狂风、暴雨,是一种惊心动魄的美。
五、体会哲理,深化认识
1.读最后一段。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理解。
3.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说自己的理解。
六、总结
1.内容方面:看一种事物,不能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整体的和谐的美。我们无论是看待大自然,还是自己生活中的人和事,都应注意。
2.学法方面:抓住重点词句,入境悟情。
3.写法方面:情与景完美统一,水乳交融。
★阿尔卑斯山是瑞士最亮丽的一条风景,位于瑞士的东南部。阿尔卑斯山区占瑞士总面积的69%。“艾格尔峰”、“明希峰”、“少女峰”三大名山均屹立在阿尔卑斯山脉。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它独特的景观:高山植物和雪绒花,湍急的瀑布,岩洞中的石钟乳,独特的动植物等。世界著名的滑雪胜地一一圣莫里茨高山滑雪场就位于阿尔卑斯山脉的中心地带。
教学设计
《暴风雨的启示》教学设计四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学会本课生字词。
2.理清文章顺序,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能通过一些重点句子体会文章里蕴涵着的哲理。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抓住重点句提出问题,并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的景与情,领悟文中的哲理。
【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暴风雨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暴风雨”,齐读。师:你们经历过暴风雨吗?用自己的话描述自己经历过的暴风雨。
2.在我们的印象中,暴风雨伴着闪电,伴着雷鸣,它来得迅速,
来得猛烈,时常让人感到恐惧。可作者却从这暴风雨中得到了启示,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吧!(板书补充完整的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扫清词语障碍。
2.指名读课文,相机提醒字音,理解“窒息”“辗转不寐”“霹雳”“依偎”等词的意思。
3.再读课文,思考: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的?(按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时间顺序来描写的。)
4.按照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以及得到的启示将课文分成四个部分。
5.将各部分主要内容连起来说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深入理解,朗读体会
1.指名读第1段。暴风雨来临前有什么特点?它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
闪电划破夜幕,闷雷轰鸣,这样的景象使人感到恐惧。(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电闪雷鸣使人恐惧)
2.齐读这一段,边读边想象一道道闪电,一声声闷雷带给人的恐惧。
3.自由读2〜6段,找出表现出暴风雨特点的句子多读几遍。并说说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了什么。
“一道闪光,一声清脆的霹雳,接着便下起瓢泼大雨。”“一道”“一声”“接着”说明暴风雨来得急,“瓢泼大雨”说明雨下得大;“撕开”“倾注”说明雨下得猛。
“狂风咆哮着,猛地把门打开,摔在墙上……大雨猛烈地敲打着屋顶,冲击着玻璃”写出了暴风雨的猛烈狂暴。
4.想着暴风雨的猛烈无情,读一读这些句子。
5.暴风雨来临前的电闪雷鸣让作者感到恐惧,面对这么猛烈的风雨,作者又是怎么想的呢?请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板书:狂风暴雨)
“大雨猛烈地敲打着屋顶,冲击着玻璃,奏出激动人心的乐章。”联系上下文,和同桌说说自己的理解。(在作者眼里,猛烈的风雨是一种惊心动魄的美,这种美激动人心。)
6.读出作者的激动来!(板书:激动人心)
7.你还能从哪些句子读出作者是很欣赏这样一场暴风雨的?试着用你的朗读来表达出作者当时的真实感受。
“一小股雨水从天窗悄悄地爬进来,缓缓地蠕动着,在天花板上留下弯弯曲曲的足迹。”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雨水流过天窗的情景。
“不一会儿,铿锵的乐曲变为节奏单一的旋律,那优柔、甜蜜的催眠曲,抚慰着沉睡人儿的疲惫躯体。”不仅形象地写出了暴风雨由强变弱时的情景,更表现出作者心里的一种愉悦感受。
8.从心生恐惧到激动人心,最后又安然人眠,作者在暴风雨前后的心态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再现这场激动人心的暴风雨,体会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吧!
9.一场猛烈无情的暴风雨过后,作者迎来了一个无比絢丽的清晨,请快速读读7〜10段,读出作者的那份惊喜来!
10.作者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早晨?(板书:风景如画)
11.作者的心从风雨前的恐惧,到风雨中的激动,到雨后又有了什么变化呢?(板书:无比愉悦)
12.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感受作者的愉悦吧!齐读7〜10段。
13.把这一部分中你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并试着背下来。
四、体会哲理,深化认识
1.这一场暴风雨到底带给作者什么启示呢?请同学们读11、12段,谈谈自己的理解。
2.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作引导、小结。
在作者看来,美是表现在不同方面的。暴风雨去之后的黎明、碧空、朝阳,小鸟、花草、露珠,是一派絢丽多姿的美;而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的闪电、霹雳、狂风、暴雨,是一种惊心动魄的美。
这里的“局限”指的是“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如果只看到暴风雨前和暴风雨时的一种惊心动魄的美,是一种局限;如果只认识到暴风雨去之后一派絢丽多姿的美,也仍然是一种局限。只有把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不同的美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体会到“大自然整体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
3.再读“有时,人们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大自然整体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这句话又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呢?结合实际谈一谈。
五、积累语言,完成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在阅读中感受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的各种景象以及作者情感的变化。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把文中描写景物的词语抄写下来,并读一读。
4.选做题:想象课文描绘的景物,选择印象最深的画一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