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数数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页,单元主题图、例1、例2、例3及相应的课堂活动第1,2,3题。 1.认识计数单位千、万,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经历计数单位(千、万)产生的过程,进一步培养数感以及迁移、类推的能力。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和兴趣。 1.认识计数单位千、万。 2.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教师准备:主题图、小棒、计数器、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用计数器。 教师:同学们去旅游过吗?去过哪里?去旅游的时候你关注了旅途中的数学信息吗? 学生交流。 教师:这是一些同学去三峡旅游时的情境图,看他们了解了哪些与三峡相关的信息,请自由阅读。(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主题图。)学生各自观察,阅读信息。 教师:这里出现了一些比100大的数,可见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100以内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我们需要学习比100大的数。 板书课题: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师:要认识这些数,我们先得会数这些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数数。 板书课题:数数。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观察单元主题图,感受在生活中,100以内的数不够用,不能满足实际生活的需要,生活中需要用到更大的数,引发学生的认知需求,激起学生学习“万以内数”的欲望。] 1.回顾旧知 课件出示小棒:单独1根,1捆(10根),10捆(100根)。 教师:仔细观察各是多少根,并说说:根小棒是几个一?1捆(10根)里有多少个一? 100根里有多少个十? 教师随着学生的交流板书:1个一是一, 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 教师:“一”“十”“百”是以前学过的计数单位,有了这些计数单位,才能帮助大家数数和读数。 教师圈出“1个一是一,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里面的“一、十、百”。 教师:既然我们身边有这么多比100大的数,那肯定就会有比“一”“十”“百”还大的计数单位,想认识它们吗? 教师在计数单位“一”“十”“百”的后面板书:( )( ) [设计意图:对旧知识的回顾,首先回忆了“一”“十”和“百”的认知过程,引发对计数单位“一”“十”“百”的延伸和猜想,以激发对新知识的迁移思考。] 2.探索新知 教师:谁能猜一猜比“百”还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 学生:千。 在计数单位“百”后面的括号里板书计数单位:千”。 教师:那一千里面会有几个一百呢? 学生:10个。 (1)教学例1:认识一千。 数一数。 课件一百一百地出示到一千。 教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 学生跟着数:一百,二百,三百……一千。 教师:一百和一千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现在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后,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写完,再集体交流。 交流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评价,相互补充完善可以得出: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千”是比“百”更大的计数单位。 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拨一拨。 教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出一千。 学生之间交流自己是怎样拨的,然后指名学生汇报。 学情估计:有的学生直接在千位上拨一颗珠子表示一千;也有少数的同学一百一百地拨到一千,即100,200,300,…,1000。 在这里,教师注意酌情引导学生怎样一百一百地从一百拨到一千;百位上9个一百再加上1个一百就是10个一百,拨去百位上的10个一百,在千位上拨1个一千。 教师:看老师拨出的数是多少?并说出这个数里有几个一百,或者有几个一千。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出100,500,1000,8000, 4000,让学生快速地看出是多少,并说出前两个数里有几个一百,后3个数里有几个一千。 填一填。 课件出示例1下面的线段图。 教师:说一说线段上的括号里该填什么,为什么?填好以后,一起数一数。 [设计意图:通过数一数、拨一拨、填一填等教学活动来认识“千以内的数”通过三种方法来认识“10个一百是一千”重点引导学生一百一百地拨,从一百拨到一千,这样既反映出“千”的产生过程,又突出了满十的低级单位可用一个更高级单位来表示。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方法,动手、动口、动脑去数数、拨数。教师先借助课件、计数器数数,再脱离实物,用数序图数数,这一系列数数活动,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利于突破教学难点。再从直观到抽象,逐步感知认识十进制计数方法,加深对计数单位“百”和“千”之间关系的理解。] (2)教学例2:认识一万。 数一数。 教师:你会一千一千地数吗?谁来数数? 课件出示例2,图一(1000个小方块)。 教师:图一里一共有多少个小方块? 课件出示例2,图一,图二,图三……图十(每个图都与图一相同)。 教师:我们一起来数数。 师生随着课件出示的图一起数:1000, 2000,3000,…,10000。 教师介绍计数单位“万”。再让学生在书上例2独立一千一千地数一数。 拨一拨。 教师:那比千更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呢? 学生:万。 教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出一万。 学情估计:有的学生直接在万位拨一万,有的在千位拨1000,2000,3000,…, 10()0(),教师也要对后一种拨法加以指导,并全班照样拨一拨。 教师:同学们,现在你认为一千和一万的关系是什么呢?想一想,写在练习纸上。 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汇报交流,相互评价,补充。 学生归纳: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里面有10个一千,一万比一千更大。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有了千以内数的学习经历,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主要放手让学生主动去探究,直观理解一千和一万的关系,再一起汇报总结这一过程,建立起万以内数的概念,为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作好铺垫。] (3)教学例3:整体认知计数单位,掌握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 课件出示例3小方块图。 教师:看着图,数一数,读一读:一、十、一百、一千、一万。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一拨:一、十、一百、一千、一万。 教师:我们现在已经学习的计数单位都有哪些呢? 教师:在一、十、百、千、万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同桌议一议。再给同学们说一说。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在书上画出“一、十、百、千、万”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 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时,引导学生归纳出:一(个)、十、百、千、万都是计数单位,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设计意图:将数和相应的计数单位在计数器上一一对应,展示计数单位的抽象过程,使学生对计数单位有一个较完整的认识;从“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等表述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指导学生用图示法表示出各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引导学生学会小结;同时孕伏数位,为万以内数的数数、写数、读数打下基础。] 完成第3〜4页课堂活动第1〜3题。 1.第1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试做。然后同桌交流,相互讲解,再集体订正。 2.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与同桌交换批改,并相互作出评价。 3.在解决第3题时,先引导学生说一说:“”=( )张1角是1元,( )张1元是10元,( )张10元是100元,10张100元是( )元,10个一千元是( )元。” 然后引导学生理解:100张1元是( )元,顺着理解是100个1是( )可以倒着理解为1个100是( )。 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100张10元是( )元,顺着理解是100个10是( )可以倒着理解为10个100是( )。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再次体会“百”“千”“万”的含义。理解计数单位和相应的数位的关系。第3题是结合人民币的面值将计数单位间的进率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应用,让学生更能结合实际情境理解计数单位和相应数位的关系。] 教师:这节课大家学到了什么知识?是怎样学习这些知识的呢? 引导学生一方面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评价,另一方面也对学习方式、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