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数学小学一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  3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2,43页练习八第3,4,7,8,9题及补充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口算。

2.使学生能够应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简单的推理归纳能力。

【教学重、难点】

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培养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练习八第4,8题卡片。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通过谈话导人今天的学习。

教师:同学们,通过前面两天的学习,我们已经能够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了,今天我们就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练习。

二、基本练习

1.练习八第4

教师出示卡片。

教师:花园里谁最勤劳呀?

学生:小蜜蜂。

教师今天小蜜蜂们要采哪些花?你能帮它们找出来吗?

玩游戏:抽12名学生上台拿卡片,请其他小朋友来给他们配对。教师抽学生配对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2.练习八第8

教师将8个苹果卡片及篮子卡片贴在黑板上。

教师:你能将这些苹果放到正确的篮子里吗?请在书上连线试一试。

集体交流,抽学生到黑板上采摘苹果放到相应的篮子里,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 口算题(开火车)

教师出示口算题目。

2 + 25=       59-3=   

 34 +4=          76-5 =

2 + 52=      59-30=         

34 +40=        67-5 =

20 + 25=     95-30=       

  54 +40=  67-50 =

学生开火车说得数,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每列题目的特点。

在这里,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

[点评:此环节侧重对基本口算方法进行回顾和梳理,其中第3 题,是对前面两题的补充。第3题中,每一组有一个数相同而另一个数不同的情况,训练学生观察力的同时也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

三、综合练习

1.补充练习

教师出示题目:不计算,你能在圆圈里填“>”“<”或“=”吗?

42 + 342 + 30       

 4 + 65〇65 + 4

50 + 2740 + 27         

  30 + 443 + 44

教师:谁来说一说这是什么意思?

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题目意思,清除理解障碍。

教师:面对这种问题你打算怎么解决它?

学生独立解决后小组内讨论。

集体交流。

学生甲:因为42 + 3 = 45,42 + 30 = 72,所以圆圈里应该填“<”。

学生乙:因为423个一,一定比423个十小,所以圆圈里应该填“<”。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算式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有同一个加数,要么加几个十,要么加几个一;像这样,不用去计算左右两边的得数,同一个加数,加几个十的结果肯定比加几个一的结果要大。

教师出示题目:请先说出每题的得数的十位上是几,再计算。

8620     65+30         

 49—7    32 + 6

26-4       20+45 

 9350  27 + 2

教师:先读一读题目,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目这里只需要知道十位上的数字是几就可以了,不用算得很精确,目的也是进一步巩固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同时也是对估算意识的培养。

同桌两个同学互相选择四道题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2.练习八第3

教师出示练习八第3题情景图。

教师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一(1)班有40人,一(2)班有35人。

教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反馈完成结果并思考为什么要用加法?

3.练习八第7

教师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教师:“贵”的意思是多还是少?

教师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反馈完成结果并思考为什么要用减法?

[点评:此环节前面两道题,侧重学生对所学加、减法计算过程的理解,教师在指导学法的同时,还尊重学生的选择,对于学生不同角度的合理解释应给予肯定,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后面两题,重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以致用,在学生描述身边事物间的关系时既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使学生的思维得以释放,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的多姿多彩。]

四、反思总结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全课总评:本节练习课的设计层次性强,针对性和目的性都十分明确,充满了趣味性、创造性。具体体现如下:一是立足基础——层层对比,内化认知。练习课的首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内化新知,本节课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在基础训练环节,练习设计了3道题,在层层对比中让学生明白了知识间的联系,把知识融会贯通;在 层层对比中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清晰和深刻。二是巩固加深——变式训练,升华认知。在巩固练习环节,题目的形式多种多样,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计算练习,而加入的“不计算,你能在圆圈里填‘>'<,或‘=’吗?”“请先说出每题的得数的个位上是几,再计算”等变式题型,增强了趣味性,进一步巩固了基础知识,训练了思维。]

去手机阅读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