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认识人民币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2,53页主题图、例1、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和练习题。
【教学目标】
1.能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
4.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的意识和勤俭节约、合理用钱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难点: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币值的模拟人民币若干、多媒体课件、视屏展示台。
学生准备:各种币值的模拟人民币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课件出示主题图):孩子们,周末我想到这个商场给孩子买一个书包、一本字典,必须带上什么?
学生:到商场购买东西必须带上钱。
教师:每个国家的钱都有自己的名字呢。(课件出示:美国、日本、中国等国的钱,并告知学生:美国的钱叫美元,日本的钱叫日元,中国的钱叫人民币。)我们平常所用的钱就是人民币。今天,咱们一起认识人民币。
板书课题:认识元、角、分。
[点评:课件出示老师到商场购买东西的情景,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感受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教师介绍美国、日本等国家的钱,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识。]
二、活动操作,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① 感知人民币
把各种面值的模拟人民币贴在黑板上,教学生一一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师:仔细观察,你能把贴在黑板上的人民币分一分吗?
教师:小组内交流,怎样分的?
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这样分:
纸做的分一类,金属做的分一类。
教师顺势指出:用纸做的人民币叫纸币,用金属做的叫硬币,所以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两类。
数字相同的一类。
几分的一类,几角的一类,几元的一类。(待学生分好后,每一类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教师:第1排人民币的单位是什么?第2排,第3,4排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教师: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2)辨认人民币辨认1元纸币。
教师:(视屏展示台展示1元纸币)你是怎样知道这张人民币是1元的呢?
学生:因为上面有“壹圆”两个字。
教师:这里的“圆”和“元”是相通的,这是辨认人民币的一个重要标志。还可以从哪些地方辨认出它是1元呢?(多媒体课件展示人民币的正面和反面,学生在上面找表示1元的字样。)
辨认其他面值的纸币。
教师:你能找到其他人民币上表示面值的数吗?(会认的学生帮助不会认的学生。)
学生找后,指名回答。
教师:小朋友们可以从文字和数字两个方面辨认出不同面值的人民 币 。
认识人民币上的不同图案和防伪标志。
教师:人民币上除了有表示面值的数以外,还有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观察人民币上还有不同的图案和防伪标志。
教师:人民币上有不同的图案,但是有一个图案是每张人民币都有的,你们能发现这个相同的图案吗?
引导学生观察国徽的图案后并指出:国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标志,是非常庄严、神圣的,所以我们应该保护人民币。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保护人民币呢?
学生说保护人民币的措施。
教师:刚才我们观察到人民币上有表示面值的数、图案、防伪标志,请拿出你们的钱和同桌一起找一找这些表示面值的数、图案和防伪标志在哪儿。
同桌指一指,认一认;教师抽同学到黑板上指一指,认一认,集体评价。
(3)体验人民币的价值
完成教材课堂活动第1题。
教师:孩子们,你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1元可以买哪些东西?(拿出1元的纸币。)元、100元呢?(学生举例。)
教师:支铅笔大概值多少钱?(学生估计后回答。)
教师:所以,我们不但要会认人民币,还要会估计它们能买些什么东西。知道这张人民币的价值,才算真正地认识了人民币。
[点评:通过感知人民币并进行分类,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面值深刻认识人民币,体会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价值和作用,让学生对人民币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2.教学例2
(1)1元换10角
学生:拿出1角的纸币。
教师:我到菜市场买菜需要换一些零钱。(拿出1元的纸币。)老师想把这1元纸币换成一些1角的。你会拿多少张1角的跟我换?学生:10张1角的。
教师:你们觉得这样换公平吗?
根据生活经验,学生觉得公平。
教师追问:为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1元=10角。
课件出示:
(2)1角换10分
教师:(拿出1角的纸币)想一想1角等于多少分?
学生根据前面1元=10角可以得出1角=10分。
课件出示:
(3)换钱活动
完成议一议。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
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点评:通过人民币的兑换活动,让学生清楚地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三、练习应用,巩固深化
完成练习十一第1题,学生做完后订正。
完成练习十一第2题,学生做完后订正并说出判断大小的理由。
[点评:通过第1题的练习,让学生加深对人民币面值的辨认及价值的认识;通过第2题判断大小的练习,让学生深刻建立元、角、分 的概念。]
四、反思总结,内化提升
教师:这节课,同学们学到了些什么?
鼓励同学们到商场购物,了解人民币的价值。
[全课总评:教师重视从生活情景中引入数学问题,利用学生生活经验对学习的影响,加强人民币的辨认、兑换等活动操作,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中获得成功体验,主动建构元、角、分的概念,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创设情景,产生认知需要。教师创设商场购物的情景,让学生产生认识人民币的需要。二是发挥学生主体,主动辨认面值。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辨认人民币的生活经验。教师依靠“小老师”,引导学生凭借生活经验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这样,让学生的生活经验直接作用于学习,不仅缩短了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而且有效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兴趣,并从中获得成功体验。三是开展活动,主动建构模型。俗话说“经历的东西是最容易记住和理解的。”教师充分让学生在说一说、换一换的活动中,了解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设计
认识人民币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3页例3及相应的课堂活动和练习题。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进行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换算,并能说出自己的想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练地进行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换算,并能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学难点: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模拟人民币50元(1张)、20元(10张)、10元(10张)5元(10张)及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模拟人民币50元(1张)、20元(10张)、10元(10张)5元(10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多媒体课件出示王老师买菜情景)瞧!王老师带50元到农贸市场买菜。为了方便,她决定换一些零钱。换零钱之前,请孩子们回忆,上节课,我们学了换钱的哪些知识?
引导学生回忆出:1元=10角,1角=10分。(教师同步板书。)
教师:我们利用元、角、分的知识继续学习换钱。
揭示课题并板书。
[点评:创设王老师带50元到农贸市场买菜需要换零钱的情景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以此情景贯穿整节课,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情景认知过程,突出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1张50元全换成10元
教师:王老师想把50元全部换成10元的,怎样换呢?
同桌操作,交流想法。
学生甲:把50元换成全都是10元的,一共换了5张。所以,1张50元换成5张10元。
学生乙:50元里面有5个10元。所以,1张50元换成5张10元。
(2)1张20元全换成1元
教师:王老师想把1张20元的全换成1元的,可以换几张?
教师:想一想,1张20元的可以换几张1元的?
全班交流。
学生:20元里面有20个1元。所以,1张20元可以换20张1元的。
(3)1枚1角全换成5分
教师:王老师买小菜想把1枚1角的全换成5分的,可以换几枚5分的?
同桌操作,交流想法。
学生甲:把1角全都换成5分的,一共可以换成2枚5分。
学生乙:1角=10分,10分里面有2个5分。所以1枚1角可以换成2枚5分的。
教师:与前面的题目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回答:前面换钱是把较大面额的钱换成1种与它相等的小面额的钱;这次换钱是换成两种与它相等的小面额的钱。
教师:1张10元能换成几张5元和几张1元?
同桌操作,全班交流。
学生甲:1张10元全换成5元,可换2张。所以,先把1张10元换成2张5元的,再把其中1张5元全都换成1元的,可以换5张因此,1张10元可以换成1张5元和5张1元。
学生乙:10元里面有2个5元。可以把10元分成1个5元,再把另一个5元分成5个1元。所以,1张10元可以换成1张5元和5张1元的。
2.课堂活动第3题
教师:想一想,从这些钱中拿出15元,可以怎样拿?(有困难的学生用学具操作。) |
全班交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甲:15元可以拿1张10元和1张5元。
学生乙:15元可以拿1张10元和5张1元。
学生丙:15元可以拿1张10元,2张2元和1张1元。
……
3.小结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能在操作中知道怎样换钱。现在你能不操作,完成下面的练习吗?
[点评:遵循学生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重组教材例3。教学时,以王老师换零钱为主线贯穿新知识探究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学生操作、理解、表达等方式,深刻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及“1元=10角,1角=10分”并会筒单对人民币进行换算,为学习人民币的计算作准备。]
三、练习应用,巩固深化
1.练习十一第3题
学生做完后订正。(教师鼓励学生有不同的圈法。)
2.补充题
教师:老师想把1张20元人民币换成零钱,可以怎样换?
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集体评价。
[点评:通过第3题的练习,鼓励学生有不同的圈法,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补充练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换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反思总结,内化提升
教师:这节课,孩子们知道了些什么?
教师:请大家课后跟爸爸妈妈玩换钱游戏,跟爸爸妈妈说说是怎样换的。
[全课总评:教师以王老师换零钱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予学生操作、思考、表达的空间,引领学生探究人民币的换法。本节课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一是创设情景,激发探究欲望。教师有意识地创设王老师到农贸市场买菜需要换零钱的情景,激发学生探究人民币换法的欲望。二是重视操作,主动探究换法。对于人民币的换法,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不作过多讲解,而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操作、合作交流,主动探究换法,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三是有效练习,培养独创思维。在练习应用、巩固深化这一环节中,教师鼓励学生有不同的圈法、换法,有效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
教学设计
认识人民币 第4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6、57页练习十一第7〜11题及补充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单位及人民币的计算方法。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3.进一步感受人民币的价值,培养合理用钱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熟练地掌握人民币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地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屏展示台。
学生准备: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旧知引入
1.口答并说明算法
视屏展示台出示:
29角=( )元( )角
15角=( )元( )角
4元3角=( )角
3元8角=( )角
请学生回答。对回答正确的同学给予表扬,对回答错误或说不清算法的同学给予指导。
2.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教师:多媒体课件出示超市购物的情景)我们去超市逛一逛,买自己喜欢的东西,看看大家会不会“用”钱。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人民币。
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练习。
[点评:从复习人民币的计算入手,既巩固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又为本节课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筒单的实际问题作铺垫。再通过创设情景,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提供有利环境。]
二、基本练习
1.练习十一第7题
教师:到超市购物还得换一些零钱。请你换一换。(打开书第56页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评价(注重引导学生说出怎样思考的),给全都做对的学生加一颗智慧星,对做错的学生及时纠正。
有的孩子可能是想象操作过程得出的结果,有的孩子是推理得出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说出:
(1)因为1元有5个2角,所以1元换5张2角。也可以说:因为10里有2个2,所以1元换5个2角。
(2)因为5角可以分成4角和1角,4角有2个2角,所以1张5角可以换成2张2角和1张1角。或因为5角可以分成2角和3角,3角里面有3个1角,所以1张5角可以换成1张2角和3张1角。
(3)因为10元可以分成2元和8元,8元可以是8个1元,所以,10元可以换成1张2元和8张1元。
[点评:第1,3小题答案是唯一的,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第2小题答案不唯一,属于开放题,着重引导学生形成不同的解题策略,从而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2.练习十一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集体评价。(要求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引导学生回答:
10元一 8元=(2 )元,因为它们的单位都是元,10减8等于2,所以10元减8元等于2元。
70元一40元=(30)元,跟前一道题的方法一样,单位相同,直接把它们的数字相减就得到结果。
5元5角一2元=(3 )元(5 )角,因为5元5角可分为5元和5角,5元减2元得3元,3元加5角就是3元5角,所以5元5角 减2元等于3元5角。
4元8角一4角=(4 )元(4 )角,因为4元8角可分为4元和8角,8角减4角得4角,4元加4角就是4元4角,所以4元8角 减4角等于4元4角。
3.补充题
视屏展示台出示:
10分一7分=( )分
4角+ 6角=( )
3元5角+4元=( )元( )角
6元2角+7角=( )元( )角
学生快速说出结果,全班评价。
“4角+6角=( )”这一题要引导学生得出1元,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在换算中应注意什么?
[点评:在此增设了4个小题,一是增加对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特别是对角的再认识;二是进一步理解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4角+6角)三是让学生知道相同的单位才能相加减,进一步理解算理,会正确计算。]
三、综合练习
1.练习十一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
2.练习十一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并适时帮助遇到困难的学生。
全班交流并要求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如下:
(1)3张2元是6元,1张5元是5元,6元加5元等于11元,所以3张2元与1张5元合起来就是11元。
(2)2张5元是10元,2张10元是20元,10元加20元等于30元,所以2张5元与2张10元合起来就是30元。
(3)1张5角是5角,张2元是4元,4元加5角等于4元5角,所以1张5角与2张2元合起来就是4元5角。
对回答正确的孩子给予表扬,加一颗智慧星;对回答错误的孩子给予鼓励,并及时纠错。
[点评: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练习,全班交流评价,清楚表达计算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加强对币值的辨认,理解人民币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四、拓展应用
教师: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废物利用从我做起。对于我们生活中用过的塑料瓶、易拉罐等都可以再利用,我们可以将这些所谓的垃圾卖到废品收购站,这样既保护环境又可以卖钱。但是,在卖这些废品的时候,你会不会算账呢?请看大屏幕。(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十一第11题课件。)
让学生仔细观察,获得数学信息。
教师:自己算算,他们3人各自应得多少钱?
小组内交流算法后全班交流。
教师:请说说他们各自应得多少钱。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自主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计算解决问题。
学生:人总共卖得多少钱?
教师:要算多种物品的总价,就必须先算出3人各自的总价,再把各部分总价加起来。遇到不够减时,要借1角或1元作10分或10 角,再相减。
[点评:选取环保题材的生活问题,发挥题材的育人价值,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增加根据生活情景自主提出问题这一环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熟练地掌握人民币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反思总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学会了些什么?
学生回答。(略)
[全课总评:这节练习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课型特点,营造出自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开展乐于学习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会学、乐学。具体体现在:一是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创设购物情景,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利用声、像等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有趣。二是适当表扬,让学生体验成功。在基本练习和综合练习两个环节,教师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评价,再对全部做对的学生进行加智慧星的奖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三是规范表达,明白算理。人民币的筒单计算并不难掌握,但是规范表达很难。教师时时让学生说出是怎样算的,以此规范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算法,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四是挖掘教材,发挥价值。选取环保生活题材,挖掘德育因素,教育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时时处处爱护环境。]
教参精要
《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教参精要
1.以人民币单位及其相互之间的进率为重点,搞好认识人民币的教学。认识人民币,应以认识人民币的单位,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为重点。因为人民币的面值是由数和单位共同决定的,同一个数,带上不同的单位,它的面值就发生了变化。况且,人民币的换算,也是以单位来衡量人民币的多少的。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人民币单位的认识,不但要让学生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还应知道这些单位的大小关系,结合生活经验掌握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关系,以便为人民币的换算及应用做好准备。
2.运用100以内数的基础作用,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
100以内数与人民币具有直接的联系,因此教学中应注意沟通它们之间的联系。一是利用100以内数的计数单位对认识人民币的积极影响。100以内数的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同一数字在不同的单位上表示不同的数值,人民币的面值也是一样,同一个数带上不同的单位就表示不同的面值。因此,教学中应注意揭示他们之间的这种必然联系。二是通过合情推理探索人民币单位之间的关系。
百以内数的单位个、十、百之间的进率是10,人民币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也是十进制,教学时应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大胆猜想,根据一个一个数,10个一是十,猜想一分一分数,10个1分是1角……从而让学生发现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
3.重视实际换算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活动不但有助于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还有助于能力的发展。学生认识人民币初期对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不熟悉,特别是对人民币的换算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人民币换算的体验活动,一方面可以通过用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互换活动,加深对人民币单位间进率的掌握;另一方面有意设计买、卖东西的实际情境,让学生在模拟购物或实际购物活动中学习应用人民币,在应用中加深对人民币换算与计算的体验。
4.介绍数学文化,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认识人民币这一内容本身就具有思想品德教育的功能,教学中应注意挖掘这一教育功能,有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体现学科育德的课程理念。一是在观察认识人民币的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人民币上有国徽、伟人头像、少数民族代表、美丽河山等图案,因此我们应自觉爱护人民币。二是让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花钱的情况,唤起学生节约用钱、合理用钱的意识和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三是通过介绍我国五套人民币的发行情况及面值的不断增大,让学生感受到我国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生活热情。
单元教学目标
1.能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及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会进行人民币的简单换算、计算和实际应用,培养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知道如何爱惜人民币,培养勤俭节约的美德。
单元内容分析
教科书在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后,安排了认识人民币的内容,100以内数的认识有助于推动人民币的认识,同时通过认识人民币还能加深对100以内数的理解。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也为人民币的简单换算和计算提供计算方法做了准备。此外,学生通过人民币的使用更能体会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应用价值。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人民币单位元、角、分,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及人民币的简单换算与计算。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是认识人民币的基础,教科书首先通过商场的情境引出问题,让学生知道买东西需要人民币,接着引导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以及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是认识人民币的核心内容,也是把握人民币大小关系的基础。了解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是进行人民币单位之间的换算及计算,乃至使用人民币的重要基础。同时,掌握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并沟通自然数相邻单位之间进率的联系,有助于加深对100以内数的认识与理解。因此,例2让学生学习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对于人民币单位之间进率的学习,特别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用人民币图片直观形象呈现,让学生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并通过讨论和简单的换算促进学生掌握进率。
人民币的简单换算及计算是人民币知识的具体应用,教材通过例3、例4的教学,一方面加深对人民币单位进率的掌握,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应用人民币购买商品的能力。此外,通过人民币的简单换算与计算,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数学文化:五套人民币”是本单元知识的拓展,教科书通过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五套人民币发行时间、面额、种类,以及面值逐步增大、防伪功能不断增强等情况,拓展了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使学生感受到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单元教学重点] 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及其相互之间的进率,会进行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换算。
[单元教学难点] 根据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人民币的换算与计算,以及在实践中用不同的方式付钱,涉及比较复杂的思维活动,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它们都是教学的难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