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进位加法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4,65页主题图、例1、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和练习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2.经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理解算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让学生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得出多样化的算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算法。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要进位以及怎样进位。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屏展示台(或教学挂图)。
学生准备:小棒40根,小方块(或小圆片)50个。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主题图,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获得数学信息。(用视屏展示台或挂图出示教科书第64页的主题图。)
教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回答:桥的两边各有45盏灯;车上原有32人,到车站下了17人,上来了12人;停车场有8辆客车和27辆货车……
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老师都给予充分肯定。
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教师:大家都说得很好,太棒了!那么大家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吗?
学生自由发言,全班反馈。
教师:刚才同学们都很棒,提了很多数学问题,也把相应的算式列出来了,但这些算式我们还不会计算。没关系,学完这个单元的知识,这些问题我们就都能解决了。
引人新课。
教师:在你们列的算式中,有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有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我们今天就从最简单的问题学起——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师板书课题。)
[点评: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入手,一是让学生理解100以内的加减法是现实生活的需要,制造学生能用以前的认知基础列出算式但又不能计算出结果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进位加法的欲望;二是从筒单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入手,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又顺势引出新课。]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观察获取信息
教师:(用视屏展示台或挂图出示教科书第65页例1的情景图。)现在同学们看到的两个小朋友是明明和芳芳。谁能说一说,他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芳芳看到停车场里有8辆客车,明明看到有27辆货车。
(2)提问列式
教师:你们想一想,停车场里,客车和货车一共有多少辆?试着列一个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列出算式:7 + 8=。
教师:按照我们前面学习的两位数加一位数,7 + 8你发现了什么新问题?
学生:满十了。
教师:怎么办呢?我们先用小棒帮帮忙吧。
(3)操作理解算理
教师:你能先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吗?
学生操作小棒,并计算。
(4)交流强化
教师:谁来展示一下你们是怎样摆,怎样算呢?
引导学生摆小棒:先摆2捆零7根小棒,表示有27辆货车,再摆8根小棒表示有8辆客车。
教师:我们先算7根加8根,怎样操作呢?
教师:7根加8根超过10根,我们先将10根捆成一捆,表示1个十,加上原有的2个十是3个十,再与剩下5根合起来就是35。
(5)口算
教师:谁能根据刚才的小棒操作口算呢?
学生:7 + 8 = 15,20 + 15 = 35。
教师:35中的3是怎样得来的?
引导学生明确:27里有2个十(20),个位相加满了十(10),因此,十位就有3个十,就是30。
(6)竖式计算
教师:你能竖式计算吗?
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后展示交流,再纠正引导。
学生展示时,教师重点强调:写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时,这里又多了“1”是1个十,因此向十位进1个十。为了计算十位时不忘掉加这个“1”,我们常常在这里写一个小小的“1”,表示个位进来的1个十。个位上的数算完后,再算十位上的数,特别注意个位满十进一的“1”不要漏加了。
板书: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点评:让学生利用以前的方法进行口算、笔算,而在计算中遇到新的问题——个位相加满十的问题,引发学生挑战自我,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来直观地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进一这个问题,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同时,学生在交流中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和算法多样化的体验。]
2.课堂活动第1题
教师:(用视屏展示台或挂图出示课堂活动第1题。)同学们打开数学书第66页,看到课堂活动第1题:圈一圈,算一算。先把分散的小棒数一数,数到10根时,把它们圈起来,然后再算一算一共有几根?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反馈。
[点评:通过圈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的算理,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巩固计算方法,突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积累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思维经验。]
3.教学例2
(1)情景呈现,突出问题
教师:(用视屏展示台或挂图出示第65页例2。)9+75这道题该怎样计算呢?
(2)学生独立计算
教师:没有算出来的同学也可以用小棒帮忙,算出来的同学请把你的计算方法说给小组内其他的同学听。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算法。
教师:大家现在可以汇报结果了,哪组小朋友先汇报?把你们小组的计算方法与大家分享。
(3)小组汇报
第1小组:我们组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的。我们先摆好9根小棒,再摆好7梱小棒和5根小棒。从9根小棒中拿出5根,把它们和75根小棒中的5根小棒合起来,就变成10根,也就是1梱,这样就有8梱小棒和4根小棒。
第2小组:我们组是这样算的:先算9 + 5 = 14,再算70 + 14 = 84。
第3小组:我们组是这样算的:先算75 + 10 = 85,再算85—1= 84。因为在75加10时,多加了1,所以85要减去1。
第4小组:我们组是用竖式计算的。先写9,然后在9的下面写上5,7写在十位上……
对学生的答案和计算方法进行评议,讲解列竖式计算进位加法的要点。
教师:有的同学写成 进行计算,有的同学写成 进行计算,这两种竖式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吗?
学生回答。(略)
(4)小结
教师:这两种竖式都可以,但人们习惯将位数多的数写在上面。
[点评:学生有前面的学习基础,老师放手让学生独立做。对于计算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小棒帮忙,体现学习的差异性;对于困难较大的同学,还可以通过小组学习得到帮助,老师评议时也给他提供了第二次学习的机会。]
4.课堂活动第2题
教师:(用视屏展示台或挂图出示课堂活动第2题。)请看教科书第66页课堂活动第2题。请大家按照题目的要求,拿出你们已经准备好的小方块,先摆一摆,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37 + 6的。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教师:同学们,我现在请一位小朋友上讲台,在视屏展示台上摆一摆,说一说。谁愿意第一个上来展示呢?
[点评:学生经过“摆一摆”的过程,进一步明确进位加法的算理;通过说一说算的过程,进一步明确算法。]
三、练习应用,巩固深化
1.练习十三第1,2,4题
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算一算,做完后选择其中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再让学生竖着观察每列中的3个算式,能发现什么。学生只要认识到一个加数没变,另一个加数在变,和也跟着变就行了。
第2题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练习并交流,然后汇报交流结果。
第4题重点让学生观察错在哪里,并说一说怎样改正。评议学生给出的答案,并讲解错误的原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并把握竖式计算的要点。
2.练习十三第3题
学生写在作业本上,老师评阅。此题学生可以口算,直接写出结果,也可以竖式计算。
[点评:利用具有基础性、对比性和诊断性的练习加深对“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理解,加强对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算法的应用,让每个学生更充分地感知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和方法。]
四、反思总结,内化提升
教师:今天你们对自己的学习还满意吗?小朋友们,一起来说说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学生回答。(略)
[全课总评: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等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机会。本节课的设计有以下特点:一是利用主题图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从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加减法问题。二,是在尝试计算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通过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机会,通过交流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目的是展示学生探索的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三是利用基础性、对比性和诊断性的练习,由易到难,既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进位加法的特点,又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动手操作等,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悟出进位加法的算理。学生在“摆一摆”、“说一说”、“练一练”等学习活动中,达到学会的目的,定将收到会学的效果。]
教学设计
进位加法 第4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9,70页例4及相应的课堂活动和练习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两位数加两位数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体验两位数加两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运用两位数加两位数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屏展示台、4张卡片(分别写上1,2,6,7)。
学生准备:分4人小组,每小组准备4张卡片(分别写上1,2,6,7)。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引入新课
1.复习
教师:孩子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大家还会做吗?
教师:好吧!孩子们,我们就来试一试吧!
2.出示复习题,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18 + 56= 35 + 47=
54 + 29= 63 + 17 =
教师巡视,注意观察学生的计算方法和过程并与学生进行简单交流,同时关注有困难的学生。
3.展台展示,交流计算方法
教师:同学们计算得真快呀!老师现在请几位同学上台来演示一下,给同学们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注意找典型错误的学生和不同计算方法的学生。)
学生:我是用的口算,我先把十位相加得……再把个位相加得……最后再把……
学生:我用的是竖式计算,我先把两个加数的个位和十位分别对齐,再从个位开始相加,个位相加满十后向十位进1……
教师:看来同学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已经掌握得很好了,大家有信心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吗?
板书课题:用两位数加两位数解决问题。
[点评:让学生通过独立计算、演示交流这两个学习活动,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特别是笔算时能正确书写竖式、个位相加满十后向十位进1)并通过复习引入,给学生顺利运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解决问题做好准备。]
二、创设情景,教学新知
1.教学例4
(1)了解农村生活,熟悉数学信息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4情景图。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说一说你在这幅图中了解到了哪些有用信息?
学生:我发现现在的农村真漂亮!(此时教师可以相机介绍新农村建设,但不宜过多,并注意往发现数学信息的方向引导。)
学生:他们还在举行首届“评星”活动呢,其中每户参加一项评选。(此时教师作简要介绍,并问一问“每户参加一项评选”是什么意思。)
学生:我了解到有26户评上了“文明星”,有……
[点评:通过观察漂亮的新农村及“评星”活动,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农村的巨大变化,另一方面让学生发现数学信息,为学生利用这些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做好准备。]
(2)从情景图中发现、提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的观察真仔细、真全面,那么通过大家的观察,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甲:评上“文明星”和“五好星”的一共有多少户?
学生乙:评上“五好星”和“小康星”的一共有多少户?
学生丙:评上“文明星”的比评上“小康星”的多多少户?
学生丁:评上“文明星”、“五好星”和“小康星”的一共有多少户?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提前预设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问题。
教师:同学们真能干,提出了这么多问题。那么接下来我们选择两个问题来解决。
(3)分析、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第1个问题:评上“文明星”和“五好星”的一共有多少户?
学生独立完成(尽量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并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教师:同学们完成得可真快!下面老师请两位同学上台来演示一下。
学生上展台演示,要求演示的学生说说用竖式计算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
老师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灵活选择采用多媒体课件直接出示结果或是板演过程和结果。
课件出示第2个问题:评上“五好星”和“小康星”的一共有多少户?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并让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
学生上展台演示,要求演示的学生说说计算方法。
出示结果,然后出示学生刚才提出的另外几个问题。
教师:瞧一瞧上面的几个问题,其中哪些问题还可以用两位数加两位数来解决?
指名回答,然后安排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教师:其他的几个问题要用到我们以后学习的知识去解决,相信大家在学了后面的知识后一定能解决这几个问题。
2.总结
教师:刚才我运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知识解决问题时应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说他们在该问题学习中的感受,包括仔细观察情景、计算时注意的问题等。
[点评:通过观察情景图,让学生感受到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让学生充满自豪感;让学生经历发现、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独立计算及交流计算方法,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三、练习应用,巩固深化
1.课堂活动第3题
教师拿出卡片1,2,6,7,然后说要求:摆出你能计算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并根据你写的算式编一个需要用这个算式计算的故事,最后计算。然后示范性地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摆算式,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
小组合作完成。
教师:接下来,咱们来进行一场比赛,由4人小组合作,组内每个同学轮流摆算式,其余同学计算,看看哪个小组能快速有顺序地完成。
学生分4人小组进行比赛。
请一个小组到讲台上演示交流。要求上台演示的学生说一说按什么顺序排列的,是怎样进行计算的,发现了什么。
学生甲:我们小组先把1和2分别放在两个两位数的十位上,接着把6和7分别放在个位上,然后交换6和7的位置……
学生乙:我们小组先摆出了12 + 67,接着依次交换每个两位数的十位和个位,然后……
学生丙:我们组还发现好几个算式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比如……(此时教师可加以表扬,并鼓励大家想想为什么。)
学生丁 :我们根据算式编的故事是……
如果学生摆出的算式的计算结果超过100,要肯定摆出的算式,但对计算不作要求。
演示交流后,可对每个组的算式及编的故事进行评价奖励。
[点评:通过选择数字组成算式并编故事,一是促进学生对100以内数及两位数加两位数算式的理解;二是根据算式编故事,让学生 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与现实生活问题联系起来,培养数学应用意识;三是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2.练习十四第7题
出示第7题,让学生找一找数学信息和问题。
学生独立在教科书上完成。
指名板演或展台展示。
3.练习十四第8题
学生独立在教科书上完成,并展示交流。
[点评:第7题是以重庆境内嘉陵江和长江上的桥梁数量为素材,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感受地方文化。第8题选取了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提供方便。两道题都让学生经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四、反思总结,内化提升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
教师:这节课我们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去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会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并用它们去解决更多的问题。我们一起努力吧!
[全课总评: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选取贴近生活的素材作为教学内容,结合情景让学生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既提高了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还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有以下特点:一是教学例3结合农村生活的情景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二是通过解决例3的两个问题和练习十四的两道习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三是通过组算式编故事等有趣的课堂活动,让学生感受有序排列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设计
进位加法 第5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3页练习十四的第4〜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感悟应用两位数加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3.经历轻松愉快的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小红旗、小星星。
学生准备:答题卡。
【教学过程】
—、基本练习
1.练习十四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集体订正。
2.练习十四第5题
教师:接下来咱们夺红旗,同桌的两位同学分别做左右两边的计算题,看谁先夺到红旗。
教师先强调要求:在保证计算正确的前提下尽可能算得快。然后组织学生比赛。
完成以后,同桌交换订正,并汇报情况。
教师给做得又对又快的前几位学生予以奖励(小红旗)
[点评:第4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和练习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并进一步提高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能力。第5题用“夺红旗”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虽然每位学生只练习了其中一半的习题,但通过同桌交换订正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练习的目的。]
二、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十四第6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要求:写2个和是56的加法算式。
教师:同学们先想好,然后老师喊“开始”,你们就开始在答题卡上写算式,写好后就马上把答题卡举起来。谁写得又对又快,老师就奖励他一颗小星星。
学生独立写算式。
这样的活动视情况开展3〜4轮。
展示思维过程。
教师:老师现在来采访一下这几位得到小星星的小朋友,问问他们是用的什么办法写得又对又快。
学生甲:我写的是不进位的加法算式,这样想起来快一些。
学生乙:我是先写一个小于56的数作第1个加数,再想它加多少等于56。
学生丙:我是先想两个加数的十位上的数,让它们相加得5,再想个位上的数,让它们相加得6。
教师:刚才这几位同学介绍的方法都挺好,可是老师还要提高要求,要求大家写得更快更多,你能办到吗?
教师:那好吧,咱们发挥4人小组的力量,大家在小组内讨论讨论,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找到的方法最好?
安排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讨论,了解讨论的情况。
教师:每个小组都找到自己的方法,接下来老师要请4位同学到黑板上进行比赛,这次比赛的要求和刚才有所不同:一是写和为48的加法算式;二是写得又对又快又多的同学获胜。
组织学生进行比赛(时间3分),比赛时要求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思考参加比赛的同学用的是什么方法。比赛结束,可根据情况进行 适当的奖励。此外,让获胜的同学交流一下列式的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有序书写算式,如0 + 48 = 48,1 + 47 = 48, ……
[点评:通过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尝试探索列式的方法,并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比赛展示的过程发现有序书写算式的方法。此外,这道开放性的习题也可以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做好准备。]
2.补充练习题1
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幅情景图,情景图的大致信息有:3位小朋友踢毽子,小明踢了18下,小青踢了23下,小红踢了29下。
学生提出问题:
问题1:踢得多的两位同学一共踢了多少下?
问题2:踢得最多的同学比踢得最少的同学多踢了多少下?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完成后指名板演或展台展示的方式进行订正。
[点评:让学生自己发现、提出问题并列式解决,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补充练习题2
多媒体课件出示包粽子情景图,小明包了13个,爸爸包了18 个,妈妈比爸爸多包14个。
教师:端午节快要到了,小明一家正在包粽子呢,根据图中信息,你能提出问题并解决吗?
教师:好吧,现在就请同桌同学合作,请你给你的同桌口头提出一个问题,让你的同桌解决,完成后由你来判断你的同桌做得对不对。
教师:很多同学都完成了任务,下面我们就请同桌的两位同学一起来给同学们演示一下。
学生甲:我给他提出的问题是“小明和爸爸一共包了多少个?”他是用13加18得31个来解决,他做得对。
学生乙:我给他提出的问题是“妈妈包了多少个?”
……
教师:还有和他们不同的问题吗?
[点评:条数学信息中“妈妈比爸爸多包14个”可能会让学生与前2条数学信息之间产生混淆,通过练习可以让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此外,让学生经历相互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进一步巩固了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当然,通过“包粽子”这一场景的创设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
三、拓展练习
1.补充练习题1
多媒体课件出示情景图,其中的信息有:学校升旗台下面摆了一排月季花,有18盆,在每2盆月季花之间摆1盆菊花。问题:月季花和菊花一共有多少盆?
首先安排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注意启发学生画图分析,并尝试解决,然后安排4人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学生完成以后进行展示交流。
学生甲:我先数出菊花有17盆,再把18和17加起来就行了。
学生乙:我发现了菊花比月季花少1盆,所以我就直接用18加上17 了。
学生丙:我把1盆月季花和1盆菊花看成一组,一共就有18组。我用18加18得36但最后一组少1盆,所以再减1就得35盆。
教师进行肯定和表扬。
教师:同学们,你们认为哪一种方法最巧妙?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呢?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交流,适当突出最优方法。
[点评:本题通过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旨在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及辨析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补充练习题2
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题:爸爸今年36岁,妈妈今年34岁,过一年后爸爸和妈妈的年龄加起来是多少岁?(配上相应的情景图。)
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熟悉和理解题意。
学生首先独立尝试,再进行4人小组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并与学生进行一定的交流,指导探究有困难的小组。
教师:同学们讨论得真热烈,完成得也很好,有哪位同学愿意上台来给大家展示一下?老师还有个小小的要求,上台展示的同学要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甲:一年后,爸爸和妈妈都大了1岁,所以应该用37加35。
学生乙:先把爸爸和妈妈今年一共多少岁算出来,再加上2……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哪种方法呢?
[点评:通过本题的探究,可以让学生理解,过一年后爸爸和妈妈都大了1岁,从而使学生可以直接想到爸爸和妈妈一年过后的年龄。此外,也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时思考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反思总结
教师:这节课快要结束了,你能谈谈自己的收获吗?
……
[全课总评:本节课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练习课,练习的设计形式多样,层次分明,在巩固所学新知的基础上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基本练习巩固计算方法,而且两个练习的形式不同,避免学生产生枯燥的心情,提高他们的兴趣。二是通过综合练习培养学生综合多种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的形式有操作活动、合作探究,并以此来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三是通过拓展练习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学设计
进位加法 第6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1页例5及相应的课堂活动和练习题。
【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连加的运算顺序,体验算法多样化,并能正确运算。
2.能用连加解决问题,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3.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及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连加的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屏展示台。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引入新课
1.复习20以内的连加运算
多媒体课件出示:8+ 6 + 3= 6 + 5 + 5=。
教师: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怎么计算,然后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展示交流。
学生甲:我是先算8加6得14,再算14 + 3得17。
学生乙:我是先算5加5得10,再算10加6得16。
教师:连加一般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请大家思考一下。
2.复习两位数加两位数
多媒体课件出示:20 + 46= 27 + 69=。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再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集体订正。
教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仍然是连加,但是加数比原来变大了,你们有信心学会吗?
教师板书课题:连加。
[点评:通过对20以内的连加运算的复习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复习,为学生学习100以内的连加运算做好知识准备,让学生通过知识迁移轻松地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结合情景,探索新知
1.教学例5
(1)结合情景,理解算法
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例5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中的数学信息和问题。
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列式?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然后进行交流。
学生甲:我列的算式是10 + 12 + 13。
学生乙:我列的算式是13 + 10 + 12。
教师可以分别进行板书,再提问:你们认为哪一种方法对呢?
教师:如果都正确,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只要把3个数加起来就行了,顺序可调换。
[点评:创设学生入队仪式这一熟悉的生活情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列出多个算式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当然,也为连加运算计算方法多样化的理解埋下伏笔。]
(2)探索连加运算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
教师:咱们首先选择13 + 10 + 12这个算式来进行计算。这个算式你会口算吗?
学生独立口算,完成后互相交流算法。
学生甲:先把13和10加起来得23,再把23和12加起来得35。
学生乙:先把10和12加起来得22,再把22和13加起来得35。
教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到的方法真多,那你们是怎样想到的呢?
学生:刚才列算式的时候我就想到了,反正把3个小队的人数加起来就行了,随便哪2个小队的人数先加都可以。
教师指着其他几个算式提问:这几个算式的计算结果是多少?还有必要去计算吗?
教师:口算大家已经学会了,你会用竖式进行计算吗?请大家试试吧。
学生独立探索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教师巡视,然后指名板演,教师指导。
教师:我们就应该像上面的同学那样列出两个竖式来进行计算。因为要做两次加法,所以我们先列一个竖式计算13+10等于多少,再列一个竖式计算23+12得多少。
写好每个算式的结果,完成整道例题,形成以下板书:
教师:第2个算式上方的23是怎样得来的?为什么还要写23加12这个竖式呢?
[点评:一是通过对口算多种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验口算方法的多样化,理解可以采用多种算法的原因,并且可以验证列式时几种方法都是对的;二是让学生经历独立探索列竖式计算连加算式的过程,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算式的方法。]
2.试一试
让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学生先进行口算,再用竖式进行验算。
展示交流,让学生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点评: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连加的口算和笔算方法,同时让学生逐步养成口算与笔算相互检验的习惯。]
三、练习应用,巩固深化
1.课堂活动第1题
学生按照要求,先摆好小棒,再列出算式。
安排学生数出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教师:说说你是怎样数的。
学生:我先1捆1捆地数有6捆,也就是60根。再数单根的,有12根,合起来就是72根。
教师:那现在再让你们来口算这个连加算式,你会换一种和刚才不同的口算方法吗?
学生独立思考,接着进行同桌讨论,再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哦,我明白了,还可以先把十位上的数先加起来得几十,再把个位上的数加起来,最后再把这个数和几十合起来就行了。
[点评:让学生经历摆小棒、数小棒的活动过程,理解口算连加算式的又一种方法。然后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过程,掌握这一种口算连加算式的方法。]
2.课堂活动第2题
学生先独立用竖式计算,再进行展示交流。
3.练习十四第9题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竖式独立完成,再进行集体订正。
[点评:通过对以上两道题的练习,让学生经历实际操练、展示交流等活动过程,进一步熟练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算式的方法,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
4.练习十四第10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表格,引导学生观察理解。
教师:你能说一说16的含乂吗?
引导学生说出:第2个小朋友第1周得到了16朵小红花。
教师:你还能像这样说一说其他数的含义吗?
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你知道这些空格里该填多少吗?试一试吧。
展示交流。
学生:把每个小朋友3周得到的小红花数加起来填在最后就行了。
教师:你在计算第3个小朋友一共得了多少朵小红花时是怎么算的?
学生:可以先算12加18得30,再算30加14得44。
教师:你认为这3周哪个小朋友的表现最好?为什么呢?
[点评:通过看一看、说一说让学生学会观察和理解表格中数据的含义;通过让学生自己尝试、探索填表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连加的计算顺序及方法,并学会通过观察灵活选择连加的计算顺序;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和积极争取上进的学习态度。]
四、反思总结,内化提升
教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呢?说一说吧。
学生回答。(略)
[全课总评:本课设计遵循儿童的认知特点,让学生经历用连加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掌握用连加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及连加的计算方法。主要特点有:一是安排了两道针对性很强的复习题,目的是为学生学习两位数的连加运算做好知识准备,为学生轻松学习创造条件。二是通过例题创设的情景让学生探索并掌握用连加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尝试多种列式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三是通过让学生列出多个算式体会多种口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口算方法。四是通过让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连加算式,自己探索出用笔算来计算连加算式的方法。五是通过对统计表的计算掌握用连加来填表的方法,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设计
进位加法 第7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4页练习十四第11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及连加的计算方法,提高运算的正确性和灵活性。
2.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熟练掌握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连加,并用之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答题卡。
【教学过程】
—、基本练习
1.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多媒体课件逐题出示练习题。
45 + 22= 27 + 36=
34 + 26= 56 + 19 =
学生在答题卡上写出结果,然后听口令举答题卡。
多媒体课件出示所有练习题及结果,交流口算方法。
学生甲:我是先加个位上的数,再加十位上的数。
学生乙:我是先加十位上的数得几十,再加个数上的数,然后把两个结果加起来。
2.笔算连加
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题。
13 + 22 + 34=
35 + 8 + 24 =
20 + 50 + 27=
36 + 19 + 28 =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展示交流连加的计算方法。
[点评:基本练习第1,题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运算能力。其中第1题主要是训练学生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运算能力,同时鼓励口算方法的多样化;第2题主要是训练学生连加的运算能力。通过此2题的练习,同时也为学生参加后续的学习活动做好准备。]
3.解决问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题(配上相应的情景图):一年级二班有14人参加体育小组,有18人参加美术小组,有12人参加科技小组,1人只能参加1项课外活动。这3个课外活动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板演,板演后让学生说说思路。
学生甲:我是依次加起来的,也就是14 + 18 + 12 = 44(人)。
学生乙:我是先把18和12加起来,它们加起来刚好是30,然后再加14,这样计算要快一些。
[点评:基本练习第3题主要是训练学生用连加解决问题的能力。此题选择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根据数据特点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综合练习
1.练习十四第11题
引导学生观察数学信息和问题,交流并分析“有40元钱,可以买哪两件玩具?”的含义。
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回答。
教师:同学们真能干!有信心找出所有的买法吗?
组织小组学习活动,鼓励学生找出更多的买法,再进行展示交流。
学生甲:我们小组找到了4种买法。
学生乙:如果买了钢琴就只能再买小火车了,其余3件玩具任选2件都可以。
学生丙:我们先买一件最便宜的,再去买一件其他的玩具……
提出并解决问题。
教师:你还能自己提出并解决问题吗?
教师:现在请每一位同学给自己口头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解决这个问题,把解决过程写在练习本上。
教师:现在同桌交换练习本,让你的同桌猜猜你提出的是什么问题,然后再检查你做得对不对。
展示交流,让学生拿着同桌的作业本上台展示,由同桌说说猜得对不对。
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巡视,如果有学生提出的问题暂时还不能解决,就引导他提出能解决的问题。
[点评:此题是一道开放性的习题,特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练习时首先完成“有40元钱,可以买哪两件玩具?”这一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找出所有的买法,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习惯。然后让学生口头提问,独立解决,同桌猜问题及检查,使课堂充满趣味性,同时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2.补充练习题1
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题(配上相应的情景图)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和俄罗斯取得的奖牌统计表。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计算方法。
学生甲:我是依次列出竖式进行计算的。
学生乙:我是口算的,算中国的奖牌总数时我先把27和23加起来得50,再把50和38加起来得88。
教师:填完了这个表,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甲:中国获得的金牌比俄罗斯多很多枚,银牌差不多,但是铜牌比俄罗斯要少9枚。
学生乙:中国获得的奖牌总数比俄罗斯多,我们中国的运动员真了不起!
[点评:此题让学生经历独立计算填表和展示交流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表格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灵活运算的能力。同时通过让学生填完表后说说想法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也可以渗透爱国主义和崇尚奥林匹克精神的教育。]
3.补充练习题2
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题(可配上相应的情景图)一年级三班同学分成3个小组植树,第1小组15名同学植树28棵;第2小组16名 同学植树27棵;第3小组17名同学植树31棵。
教师:请给自己的同桌提出一个用连加解决的数学问题,让你的同桌解决。
教师巡视,特别注意辅导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困难的学生。
教师:现在同桌间交换练习本,检查一下你的同桌是否把你提出的问题解决了。
指名展示交流,要求学生拿着同桌的作业本,说出“我给他提出的问题是……他是用……解决的。”
[点评:此题的数学信息较多,学生容易混淆。通过让学生提出用连加解决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有目的地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通过认真分析每个数学信息的含义,选择正确的条件列出算式并解决,可以避免学生形成思维定式。]
三、拓展练习
1.完成思考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教科书第74页思考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其中着重理解“把这个一位数加到58的十位上去了”的含义。
学生独立尝试,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展示交流,要求学生说出思路,并反思提高,总结方法。
学生甲:那个一位数加到十位上去了,就变成加几十了,我想了想,肯定是加的40,所以那个一位数是4,然后就用58加4得62。
学生乙:我想十位上肯定是5加4得9,所以我就知道那个一位数是4。
引导学生得出:首先将错就错算出不知道的数,然后再按正确的方法算出正确的结果。
教师可作如下板书(仅供参考)
[点评:本题本来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但只要引导得当,大多数的学生都可以掌握。首先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理解题意,领会到“加到十位上去了”其实就是思考“加上几得9?”这一解题思路,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此外,此题通过“列竖式’’的方法解决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用直观方法解决抽象问题的能力,同时渗透建模思想。]
2.补充拓展练习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题:小马虎在计算一个两位数加3时,把那个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写反了,结果得68。你认为正确的结果应该是多少?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着重理解“写反了”的含义。
教师:你能不能用上一题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独立尝试解决,教师巡视,再进行展示交流。
[点评:此题是上一道题的一个变式练习,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刚才建立的“模型”解决新问题,体会建模思想。同时,通过这种变式巩固练习,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
四、反思总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回答。(略)
[全课总评: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连加后的一节练习课,练习兼顾了对学生运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练习和提高,形式多样,层次分明,特别是思考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具体特点有:一是通过3个基本练习分别巩固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笔算连加和筒单的解决问题。练习的形式有“举牌”独立完成和展示交流。二是通过综合练习第1,题培养学生观察表格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第3题培养学生在“纷繁复杂”的情景中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的形式有“自己提出和解决问题,同桌猜问题”和“给同桌提问,要求同桌解决并给同桌检查”等形式,增强了练习的趣味性。三是通过拓展练习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渗透建模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