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教育法的含义及其特征教育法是国家制定的调整教育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教育法的调整对象是教育社会关系,它是国家机关、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职工、学生、学生家长、社会团体和公民等在教育活动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狭义上的教育法是指作为教育基本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广义上的教育法不是指哪一部或几部教育法...
一、教育法律关系的含义及特征法律关系是法律通过调整社会生活而形成的体现为相关主体之间法律意义上权利和义务联系的那一部分社会关系,是社会关系内容和法律形式的有机统一。 教育法律关系是教育法律通过调整教育社会生活而形成的教育主体及相关主体之间教育法意义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是教育社会关系内容和教育法律形式的统一。首先,教育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制度日渐完善,已形成一系列基本制度。《教育法》第二章对我国教育的基本制度做了法律规定。这里着重介绍与基础教育相关的一些教育制度。(一)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国家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
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就特定意义而言,是指我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有关教育的交流和项目协作活动;就一般意义而言,是指不同的国家、地区之间进行有关教育的交流和项目协作活动,即国际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 教育交流与合作对于促进各国人民互相了解、互相学习,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推进教育事业和人类社会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具有重要...
民办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民办教育促进法》)于2003年9月1日正式颁布施行。它的制定和颁布,对于优化民办教育环境、全方位规范民办教育办学行为等具有重大意义。《民办教育促进法》从法律上确认了民办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的地位,也反映了国家教育观的转变,使民办教育法律...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颁布,使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落到了实处。《未成年人保护法》主要从四个方面规范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一是家庭的保护职责;二是学校的保护职责;三是社会的保护职责;四是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该法促使社会各个层面都尽到自己的义务,使未成年人的各种合法权益能够得到保障,未成年人能够健康成长,并将全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纳入法制...
学校依法治校简单讲,就是指学校依照法律的规定,组织和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其他有关教育的活动。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依法组织和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依法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二是依法维护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合法权益,与违法侵权行为作斗争。墨子说:“天下从事者,不可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也。”《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以及一些...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教育“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二十字工作方针,集中凸显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不仅是我国未来十年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而且也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战略。(一)教育优先发展的含义教育优先发展的理念主要...
教育事业要发展,改革创新是其根本的动力。教育优先发展,育人为本,促进公平,提高质量都需要通过改革创新来实现。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教育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消除制约教育发展和创新体制机制障碍,全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
为了满足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对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水平的要求,《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即“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一)“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内涵早在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就提出,要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