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美〕斯托夫人在孩子出生之前,父母就像等待自己亲手塑造的作品一样,带着忐忑甚至有些焦急的心情企盼着即将出世的孩子。将要成为母亲的女人,在怀孕的过程中经历了焦虑、怀疑、肯定、欣喜、放松等不同的心理历程,等到孩子终于用小手叩开人世间的门扉来到这个世界后,又看着孩子一天一天长大。这也许就是每一个母亲一生中最幸福的感受...
你小时候是第几名吴非最近,又得知两起中学生自杀的事件。两名学生都是因为“学习成绩名次下降”而感到“无脸见人”。其中有位学生被从“重点班”淘汰到“普通班”,得从重点班所在的“光辉楼”回到普通班所在的旧楼,她无法承受,于是从楼上跳了下去。我问过一些教师:“你小时候是第几名?”“你被排名次的感觉好吗?”多数教师也对“按工作业绩排名次”...
在这首诗里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营造了一个幽美的意境,月光如水,在晨风中摇落;又是一种时空转换,用丁冬的音响来描绘月夜的美丽和宁静。让我们感受到中国古典诗词的意韵:语言的纯净、醇美,意境的安谧、幽远,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让人叹为观止。这样的童诗,所具备的审美高感是绝不逊于成人诗歌的。童诗区别于成人诗的一个重要属性,是具有儿童属性。...
孩子的内心世界〔意〕蒙台梭利现今,教育不只被视为一门技艺,而是社会科学这个大领域中最重要的一门研究。人类的进步发展,除了靠那些改善外在环境的科学外,最立竿见影的,还是借助直接针对发展中的人——儿童需要的科学。不只是科学家和教育学者对和教育有关的研究发现兴趣浓厚,为人父母者以及社会大众也表现出同样的关切。现代教育理念有两项众所周知...
把握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林崇德任何工作,要想取得成功,就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教育工作也不例外。要做好教育工作,就必须按照教育的客观规律办事,不能搞主观主义。教育工作有不少客观规律,其中有两个方面很重要:一个是社会规律。今天,我们就是要按照我国的“四化”建设要求,按照我国教育方针政策办教育。倡导素质教育,正是...
关于青少年学生时间透视的特点黄希庭郑涌一、青少年学生过去时间透视的特点过去时间透视是指人们对过去的意识、态度和相对注意,具体体现为对过去时间长短的觉知,对过去时间考虑的次数和频率,对过去的思考及思考的清晰程度。个体时间观念的发展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在教育及社会、家庭的影响下逐渐确立、巩固,并趋于稳定。高中阶段,是各种个性品质趋于...
数目、形状、语言〔瑞士〕裴斯泰洛齐我长期探寻一切教学艺术的共同心理根源,因为我确信只有通过这个共同的心理根源,才可能发现一种形式,在这个形式中,人类的教养是经由大自然自身的绝对规律来决定的。很明显,这种形式是建立在心智的一般结构的基础上的,依靠这种心智结构,我们的理解力把感官从大自然接受来的感觉印象在想象中结合成一个整体,即形成...
教育即自然发展〔美〕杜威“我们对于儿童毫无所知,只用我们错误的见解去办教育,愈办愈错了。那些最聪明的著作家,竭尽心力,去讨论一个人所应知道的是什么,却不问一个儿童所能学习的是什么。”这几句话在卢梭所著《爱弥儿》一书中是有代表性的。卢梭以为当时教育的败坏,都因父母和教师只想着成年人的造诣,而一切改革的成败,则全看大家能否集中注意于...
孤立的独立性〔苏〕山·А.阿莫纳什维利然而,坦率地说,我不喜欢这样的独立性:这种个性表现有时往往被限定在某种形式主义的框框里,把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与学生孤立地完成学习任务等同起来。什么是被误作为独立性的孤立的学习劳动呢?试问,这是什么:“别交头接耳,别依靠任何人,别偷看别人的本子,不许抄袭,不许利用教科书,不许提示,不许夹带纸条,...